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多家银行上半年净利两位数增长

2019-07-30 22:53:33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多家银行上半年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不良率稳中有降)

截至29日,西安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长沙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郑州银行、张家港行等10家A股上市银行已发布半年度业绩快报。这10家银行净利润增速亮眼,资产质量良好,拨备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不良贷款生成率仍处于可控区间,但下半年银行资产质量将承压,分化将加剧。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商业银行通过增资或者外部资本补充工具补充资本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杭州银行增速居首

业绩快报显示,10家银行中,除郑州银行外,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杭州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0.21%,增速居首,宁波银行增速也超过了20%。

10家银行中唯一一家股份行招商银行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6.12亿元,同比增长13.08%。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10家银行中,9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在2%以下,6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下降,3家较年初持平。其中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8%,在10家银行中最低;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4%,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最大。

10家银行中6家公布了拨备覆盖率数据,均在200%以上,且较上年末均有所上升。其中,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为522.45%,保持在较高水平;西安银行上升幅度最大,较上年末提高32.13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表示,基数原因使二季度上市银行营收仍能保持同比高速增长,预计国有行、股份行上半年营收同比较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左右,国有行为10%,股份行为18%;小银行上半年营收较一季度略降2个百分点,在20%左右。预计银行利润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国有行为4.2%、股份行为9%,小银行为14%。存量拨备处于较高水平,有释放利润的空间。一季度营收高增,银行以丰补歉大幅计提拨备,拨备反哺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大。

资产质量良好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日前透露,两年来已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4万亿元,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稳定在2%左右,拨备覆盖率超过175%,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处于较好水平,抵御风险弹药充足。

戴志锋认为,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压力目前不大。资产质量虽然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但时间上有滞后性。从微观上看,存量风险消化较多,新增授信更为谨慎。银行刚从资产质量压力中走出来,放贷比较谨慎,新增的以按揭和大型企业为主。

多位银行一线分支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今年初就对不良形势有所研判,总行也采取了应对措施,目前不良贷款生成率处于可控区间。某大行义乌分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此前的担保链、担保圈风险已基本得到控制,今年风险发生呈分散点状分布,即都是偶然事件引发。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19年三季度)》预计,2019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在1.5%左右。一方面,监管机构持续加大对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的披露要求,推动执行更加严格的认定标准。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零售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个人信用卡贷款、消费贷款规模迅速上升,在带来收入增长的同时已积累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仍将保持平稳。一方面,尽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传导至银行业仍需要一定过程,而且近年来银行业信贷风险偏好较低,因此新增资产质量不存在明显恶化的基础。另一方面,银行存量风险消化已逐步企稳,银行通过核销、处置、计提拨备等处理了较多不良贷款,且随着不良认定标准趋严,银行业不良资产基本得到较好暴露。因此,银行整体资产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从今年开始中小银行的不良认定趋严,而且伴随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不排除局部一些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增长较快。

在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看来,下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行压力,但不同银行差异较大:国有大行和股份行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业务覆盖全国范围,不良率有望保持在较低水平;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信用风险持续暴露,资产质量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另外,监管对不良认定标准趋严以及表外资产回表,将对部分银行资产质量形成一定考验。

增强风险抵补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在资产质量管控方面,银行应尽快对存量风险客户妥善做好风险化解,对化解无望的客户要尽快出清,采取诉讼清收、核销等方式尽快完成处置。

徐承远认为,对于拨备覆盖率比较充足的银行,可主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加强不良贷款核销力度。拨备覆盖率比较低的银行则可以考虑坏账核销以外的其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不良资产的特点,使用成本较低、同时回收率高的处置方式。

在不良处置方面,武雯认为,今后银行仍需要进一步通过模式创新,把各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交易所、互联网、拍卖行、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服务商的功能作用,实现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通过转型创新积极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全面风险管控,避免新增不良提升,同时需要加大风险化解力度。

在提高风险抵补能力方面,徐承远建议,一是在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充实信用风险安全垫;二是加大银行不良处置力度;三是优化业务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比重,减少对资本的消耗;四是通过增资或者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补充资本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本报记者 陈莹莹 欧阳剑环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