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12家银行涨了10% 平安、招行人均超30万

2019-09-01 22:24:31 信息来源:券商中国 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大戏终于落幕,上半年银行业的人均薪酬(含2018年年终奖)情况也浮出水面。

截至目前,A股共有33家上市银行,其中有薪酬及员工人数可比数据的共23家,包括5家国有大行、8家股份行、7家城商行和3家农商行。

或许有人说,平均数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看到“人均”二字就觉得自己进了“假银行”。事实确实是这样,由于所在区域不同、所在部门和条线不同、职务级别不同,加上自身KPI考核的完成程度不一致,“平均数”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每一位银行员工薪酬现状。

不过,在银行报表并没有区分前面所说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平均数”的波动变化总能说明一些问题。先对23家银行的数据做几个重点标注:

1

人均薪酬普遍增长

23家银行中,有20家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提升,其中12家增幅超过10%,甚至有两家(平安、江苏)超过20%。当然上半年的薪酬还包括去年的经营业绩直接体现——年终奖。

2

几乎所有银行的总薪酬支出都在增长

23家银行上半年员工薪酬支出总计达3340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15家银行总薪酬支出增长超过10%,平安银行(14.16 +0.21%,诊股)总薪酬支出位居增速首位,同比增长26%。

3

国有大行上半年减员超过去年全年

23家银行里有15家银行上半年出现减员现象。其中,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六家国有大行集体减员,员工总数合计减少3.4万人,超过去年全年,这还不包括同期减少的740名劳务派遣员工。

结构上看,国有大行由于电子渠道替代、柜员转岗营销等原因带来的减员规模较大。另外,年后也往往是辞职高峰,而进人的高峰则是在下半年秋招之后,人员的减少在上半年体现的更加明显。

总薪酬支出普遍增长

一家企业的全年员工总薪酬支出该怎么计算?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士,得出的结果是: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公式,计算得出的当期发放与计提的总额,是一家银行是较为合理且易理解的当期总薪酬支出。

因为是当期,涉及到薪酬发放时间的问题,这包括年终奖的发放和绩效奖金递延发放两大方面。

以一家银行的上半年总薪酬支出为例,包含的应该是这半年实际发放的工资奖金和去年的年终奖,还有此前几年递延到上半年才实际发放的绩效奖金。

以此计算,从整体薪酬支出的变化情况来看,23家有可比数据的银行上半年总薪酬支出达3340亿元,同比增长3.4%。除华夏银行(7.24 -0.28%,诊股)、北京银行(5.25 +0.38%,诊股)总薪酬支出同比减少外,其他21家银行总薪酬支出都在增加。

其中,平安银行、江苏银行(6.68 +0.15%,诊股)总薪酬支出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26.5%、24.9%。张家港、常熟、无锡3家上市农商行上半年总薪酬支出也实现16%以上的同比增长。

这也是银行总薪酬支出连续第三年出现普遍增长。经历此前数年银行员工向非银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甚至出走其它产业的“离职潮”后,传统银行也更愿意多出一些人力成本,留住并吸引更多人才。

国有大行上半年减员超过去年全年

再看23家银行员工人数变动情况,总体的变化情况是:国有大行、股份行继续减员,部分地方银行反而在上半年增加人力配置。

其中,宁波银行(22.84 +2.33%,诊股)是23家银行里唯一一家员工人数增加超过1000人的,上半年净增员1275人。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该行员工总数也净增加1225人。

如果把港股上市的邮储银行计入在内,六家国有大行上半年合计减员3.4万人,超过去年全年,这还不包括同期减少的740名劳务派遣员工。

当然,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员工往往在领完年终奖后选择辞职,这个时间点发生在上半年,而企业招人的高峰往往在下半年,也就是秋招之后,而春招的岗位数量没有那么多。

体现在员工人数上的变化,就是上半年减员的影响更大,下半年增员比较多。

从上半年情况来看,银行“减员”减的主要还是那些岗位:

一是可替代性比较强的支持性岗位(包括劳务派遣员工)。譬如柜员、保安、现金清收、电话客服、信用卡销售等岗位。这些岗位员工薪资水平不高,电子渠道替代性也比较强。

另外,网点转型也会挤压这些员工的岗位。当然,银行网点的转型不一定是直接采取裁员的形式,而是推动传统的柜面结算人员转岗客户服务和营销。但这种方式也势必造成部分转岗员工难以适应角色的变化,进而被动或主动离职。

二是出于提质增效、缩短管理半径的考虑,银行选择减少部分管理岗位、运营人员的数量。浦发银行(11.28 +0.45%,诊股)行长刘信义就在该行中期业绩说明会上透露,数字化以后该行运营人员、柜面人员大量节约,近几年这部分员工数量减少了超过3000人,其中大部分都分流到销售、服务方面去。

三是学历不占优势的员工。

复合型专业人才受重视

人员的增加则普遍出现在业务条线(尤其是零售业务)、信息科技、风险合规人员等三方面。

以邮储银行为例,该行上半年零售和对公条线的员工合计增加2305人,风险合规人员也增加超过100人。

刘信义也表示,年初至今该行已经进了2300多人,而且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还没有报道,目前校园招聘工作也还没有结束。

“增加的人员既有零售服务、风险合规内控这些中后台的,也有前台的,最多的就是IT,我们今年IT人员增加了大概1500人,但这其中包括了全国的互联网分中心,因为需要从不同区域吸收一些专业的学生。”刘信义说。

日前举行的交行中期业绩会上,交行行长任德奇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其中在科技人才队伍的补充方面,“一是启动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工程,要将金融科技人才从目前的5%左右提升到10%以上,今年已经招聘了1200人;二是推出“FINTECH管培生”工程,并通过拟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引进高端人才;三是实施“存量人才赋能转型”工程。”

从新入职员工的学历、专业来看,商业银行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度也在增加。“我们内部的规定,一是新招的员工里50%以上要来自于学生,第二个规定是,新招聘人员50%以上必须要有理工科背景。”刘信义透露。

人均薪酬普遍增长

理清银行总薪酬支出和员工总数变化后,按照“总薪酬支出×2/(年初员工总数+6月末员工总数)”的公式,就可以计算人均薪酬的变化,也可以尽量平滑员工人数变化带来的影响。

整体来看,23家银行中,除北京、华夏、宁波3家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微跌之外,其余20家的人均薪酬均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主要受总薪酬支出减少影响,而宁波银行主要受员工人数增加接近一成影响。

具体来看,23家银行里,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增幅在10%以上的就有12家,其中更有5家增幅超过15%,分别是江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17.17 -0.06%,诊股)、成都银行(8.19 +0.12%,诊股)和无锡银行(5.21 -1.14%,诊股),前两家增幅分别是23%、21%,后三家的也在15%~16%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银行是在员工人数较年初增长124人的同时,实现人均薪酬的较快提升,人力成本投入可见一斑。

从上半年人均薪酬水平来看,国有大行普遍在15万元以下,其中员工数量更少的交行接近15万元;股份行中,平安银行、招商银行(34.28 +1.03%,诊股)均超过31万元,暂居前两名。

仅次于平安和招行的,则是南京、江苏、宁波、杭州四家城商行,大致在25万元到27万元之间。

当然,这里的人均薪酬并没有区分所在区域、条线、职务层级,所以是当分子还是当分母,感受自然不一样。

银行每个时期的经营导向也不一样,譬如现在全行业都在大做零售和小微,投入也势必要增加,这对整个条线的薪酬都会有直接影响。

而在地区分布上,每家银行不同区域的业务规模、资产质量都有差异。近年沿海发达地区资产质量整体企稳,盈利水平提升,而环渤海及东北地区不良持续暴露,这将影响不同区域的薪酬差异。

另外,前面所计算的人均薪酬,相当于工资条中的报税金额,扣掉五险一金之后,留下计税金额,计税金额再减去个税,剩下的才是实际到工资卡里的收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