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龙头养猪企业

2019-09-06 03:21:31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龙头养猪企业:猪价高企短期难改 产业集中度将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一边,国内生猪价格频繁刷出新高,另一边,各地政府部门相继祭出政策支持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猪价是否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猪肉高价状况何时才会缓解?

国内生猪养殖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目前企业已相继扩大产能,但短期内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或难改变。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此轮猪周期震荡下,国内生猪产业集聚程度将获得大幅提升,将对行业整体发展起到有益助推。

政策引导企业扩充产能

9月4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切实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补助经费发放方式,由现行按年度结算调整为每半年结算发放一次。同时,2019年中央财政适当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调动地方尽快将增产潜力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在此之前,包括广东、江苏、山东、北京在内的十省市相继发布生猪发展目标,提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其中广东明确各地市最低生猪出栏量,确保全省生猪自给率稳定在70%以上。湖北省也提出,将创新金融、用电等政策扶持方式,对存栏500头以上的能繁母猪场,每头给予100元的一次性补助,将育肥猪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县。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指引,已激发了龙头企业的生产布局信心。

“公司的养殖版图最初立足河南地区,此后扩展到中原、东北等小麦、玉米主产省。不过最近,国家鼓励各地生猪养殖,我们也开始到南方接触,了解当地的土地等资源情况。”牧原股份董秘秦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企业的养殖重心还是以中原和北方为主。

“南方省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此前对于引入大型企业养猪是相对不太积极的。养猪一是要占用土地,二是因为涉农企业贡献税收较少。但现在因为政策扶持,对于大型企业到供应有缺口地区发展还是有帮助的。”秦军说。

温氏股份董秘梅锦方表示,公司今年提出的养殖规划,是要在6年时间内,达到7000万头规模,占市场总量比重达到10%。

唐人神董秘孙双胜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公司采用的1+5的养殖模式,已实现自繁自养。一个存栏基础母猪1万头的猪苗生产场,加上在其周边三十公里内再新建3-5个育肥场进行育肥,通过工业化要求标准管理实现高效率的自繁自养,实现年出栏肥猪在25万头以上。

“我们现在养殖布局的重点还是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计划打造10个规模100万头的养殖县。目前企业在甘肃、云南、山西都做了布局,还有一些项目在谈。目标增加1000万头产能。”孙双胜表示,今年出栏量计划达到120万头,而明年计划达到220万头,扩增速度较快。

新希望方面表示,生猪养殖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公司自2016年起开始加大对养猪业务的投入,近期提出在2022年冲击2500万头生猪出栏的目标,目前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要素都已齐备。

猪价高企短期难改

虽然龙头上市公司已开始积极“跑马圈地”,但采访中相关人士均表示,短期国内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仍难改善。

“国家政策出台,从长期来看肯定对于恢复行业信心是有支持作用的,但是由于现在非洲猪瘟疫苗还没有真正出来,市场情况还存在变数。”一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国家目前对疫苗研发的力度是空前的,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过程。从生猪生产的规律来讲,母猪生产的产能官方数据以及草根数据都已经非常严峻。母猪产能去掉后,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慢慢变成真实出栏。而且疫苗没有推出,对于养殖户来说,心理冲击仍是比较大的。

“生猪养殖不像工业品,生物性资产不一样,它有一个生长周期,一旦这个时间点错过去,那这一段一定是缺少的,客观规律无法改变。”她表示,种母猪饲养要半年以上,再怀孕三个月,仔猪到肥猪出栏还需要半年,而且这期间还不能感染疫情。虽然猪肉有替代产品,但也有一定局限性,此外进口猪肉价格近期也增长了很多,而且量有限。中国是第一大猪肉消费国,只能通过恢复生产,慢慢把供给补上去。到了今年10月份以后,市场将进入生猪需求传统旺季,在产能没有补起来之前,价格肯定是要高的,所以预判价格到明年上半年之前都很难下来。

梅锦方则称,从现在情况来看,产能恢复短期内很难实现。“猪生产周期很长,如果现在才开始养母猪,那么出栏就需要十八个月。所以目前来看市场供应压力还是比较大,价格将维持在相对高位。所以温氏股份现在也在加快养鸡业的发展,补充市场对肉制品的需求。”

秦军也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产能相比去年同期下滑幅度较大,支持政策虽然会对产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但时间上还是需要一个周期,不可能三两个月就从供应量上看到明显效果,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现在养猪的头均盈利能达到1400-1500元,市场上缺口依然很大,存在严重供不应求情况。”孙双胜对记者称,市场受供求关系影响,下半年的节气消费,应该还会把猪价向上拉动。他表示,草根调研数据显示,市场上生猪数量悲观来看已经减少了70%,乐观看也少了50%。这么大的缺口,供给端一下子很难补齐上来,到明年市场缺口也很难补齐。

新希望也表示,猪肉价上涨直接原因是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供应量减少一方面是猪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非洲猪瘟的爆发和蔓延,部分地区生猪与能繁母猪的产能下降幅度明显。在国家出台政策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生猪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控制,但受供需影响生猪价格仍将保持高位。

产业集中度将大幅提升

虽然本轮猪周期将持续时间长,价格震荡幅度大,对市场影响广,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经过此番周期洗礼后,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集聚程度将获得大幅提升。

孙双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虽然政策对于生猪生产恢复会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不过因为现在非洲猪瘟疫苗还没有真正研制出来,很多中小散户还是不敢贸然投资养殖,即使想养的也没有钱养。现在除了大型集团企业、上市公司有资本实力跑马圈地,个体户很难有这个资金实力。

“从资本的角度看,生猪生产需要资金支持。而从产业的角度看,大企业的成本支出相对也会小很多,并且有迅速恢复生产的能力,规模企业目前投入扩产更有优势。”孙双胜说,规模猪厂的一头母猪一年可以生产二十四头,农户只有十七八头。而且小散养殖企业生产技术不好,平均消耗3斤粮食才繁1斤肉,而大型企业消耗2.4斤粮食就可能出1斤肉。从这个角度来看,此轮猪市震荡也是好事。只有实现规模化养殖,才能更好推进产业发展,实现环保养殖。

上述不具名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董秘也对记者表示,现在虽然猪价创了历史新高,但据实际观察,市场补栏的积极性并没有明显提升。大企业敢于补栏,但是小散户补栏还是不太积极。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特别有规模的生猪生产企业,即使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有2000万头的产量,在全国6亿头的总产量中占比也很小。经过此轮产业震荡后,市场产能集聚度肯定会有明显提升。

“养猪行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是现在门槛越来越高。除基础设施、环保投入外,还有各种疾病的威胁,使得许多实力有限的养殖户不得不退出市场。”梅锦方也认为,规模化企业相对资金实力强,防疫水平高,通过这轮周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市场规模化水平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梅锦方表示,近年来大企业的产能增量在逐步提升,一旦疾病防控实现稳定,产能就会释放出来,市场占比就会大幅提升。养猪行业实现规模养殖后,整个行业的养殖水平将提高,无论食品安全问题还是行业产出率问题,都会获得提升。而从政策层面来看,通过这轮周期,养殖业获得了更多支持,原来一些环保方面的过激政策可能会出现调整,比较粗暴的禁养限养也会得到改善。

来源:证券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