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危险!这场改革的暴风眼 终于现身了!
2019-11-22 18:49: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
关于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其实都已经是明牌了。
如果把中国最近二十年划个周期的话,基本上就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2011年,国内经济辉煌十年,虽然中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海啸,但是国内的四万亿货币政策,加上地方配套了近百万亿的基建体量,对冲掉了2008年的海啸冲击,这当然也有很多后遗症,后面会讲。
第二阶段:
2012年-2015年,四万亿刺激之后,经济疲态出现,各种指标显示经济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工业、农业、以及中国支柱产业——房地产开始出现大量库存,居民消费开始出现萎靡态势。
第三阶段:
2016年-至今,供给侧改革开始,经济开始进行各种结构性调整,房地产涨价去库存/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局势异常复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啊,兄dei。
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繁荣,是经济繁荣叠加了债务健康扩张。
注意,这头十年的债务扩张和杠杆加大,是非常健康的,因为实体经济和对外贸易实在太好了,中国这些制造业企业赚的外汇让我们的外汇储备从2100亿直接干到了3.2万亿美元。
但2008年金融危机是靠货币政策大放水所挽救回来,这种经济干预行为深深的埋下了隐患的火种,这个火种在2012年开始猛烈燃烧。
2
2002-2011年这十年繁荣,后四年的繁荣是靠放水打激素撑下去的。
那四年里,全世界都在加杠杆,我们加的最快,加的最多。
从全球杠杆的角度来看,全世界的杠杆都在往我们这儿迁移。
但此时,国内过剩产能也越堆积的越快,落后产业也越孕育的越多。
供大于需,库存高企,资金无法回笼,经济不振。
2012-2015年,上游企业全行业亏损,除了绝对龙头企业,剩下小弟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扑街。
2015年年底,供给侧改革启动,三去一降一补,再叠加环保监察风暴,一大批中小落后污染企业通通关门倒闭,产能集中到行业前几名手中。
供给侧改革的重头戏,房地产库存,也通过涨价,顺顺利利清掉了广大三四五六线堆积的大量待售房源。
回顾这十八年,三个周期,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现在的状态,那就是整装待发。
至于是谁整装,谁待发,你懂的。
3
路口大爷抽了一口旱烟,说道:小叶,你没感觉一切仿佛回到原点了么?
什么意思呢?
按照经济供需图谱,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对吧。
房价、猪肉、鸡肉、工资……都是由供需所决定的。
但这些年,你看啊,我们所面临的所有价格的困扰,都跟总需求没一毛钱关系!
因为需求实在是弱的一批。很多的价格的变动完全是因为供给。前段时间,任泽平发表的文章:扣除"猪"就是通缩,加上"猪"就是通胀,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个矛盾几乎都来自于供给端,只要供给端一出现扰动,价格就像浪里白条——上下的浪啊浪啊浪。
比如,供给侧改革之后的两年,工业品等权涨幅455%,比房子涨的欢腾多了。
4
中国的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只要我们还是全球产业链中靠生产加工制造为核心的话,只要你去杠杆、处理债务那就不可避免会发生经济下滑。
1998年,朱总理就搞过一次供给侧改革。
那时候国有企业改革,大批下岗工人失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企业去杠杆,大量企业进行债转股化解债务问题,跟现在路径几乎一模一样。
我记得刘欢大爷还创作了一首《从头再来》在大街小巷轮流播放,鼓励这些迷茫和失落的下岗工人,中央电视台也出了各种小品节目鼓励大家下岗再就业。
这些都是供给侧改革留下的历史痕迹。
我们现在又这么原封不动的经历了一轮供给侧改革。所有经济路径痕迹又很相似。
所以你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速放缓放缓再放缓,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听到很多声音,经济下行期,我们是不是应该保一些什么。
比如,GDP要“保6“,要保房价,要保基建,要保汇率等等各种声音。
于是,很多人开始跟当局对赌,因为上面这些东西都是你不能承受的风险呀,所以我赌你不敢让它跨。我要 ALL IN 。
比如,房地产,你敢让它暴跌么?
从银行到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从金融稳定到经济稳定,从中产阶级到刚买房的刚需,从地方政府到当局,全是互相绑架状态。
你敢扑街试试?
5
这巨大的对赌效应,会使当局手中的政策失去边际效应。
这种巨大的对赌,在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示范。
美国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一句“我拯救”,倾尽全力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蒂姆·盖特纳等人动用大量私人关系和渠道参与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金融拯救大战。
美国HBO有线电视频道还出了一部剧情片《大而不倒》。
现在,很多美国人都在指责这场拯救——当时就应该让华尔街全去狗带。
但是当时,美国当局的想法是,如果不救华尔街,美国的金融产业就完了。
这像极了当下很多人的想法,如果不救房地产…….就完了。
但2008年美联储放水带来的后遗症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失效。
全球怎么就演变到现在的负利率时代了?源头就在2008年的货币政策刺激。
这让货币政策完全无法推动经济运行。
你看看现在各国都出现的结构性矛盾?还有为什么会出现放水之后依旧需求不足,就是因为货币政策全失效了。
失效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全社会财富快速集中,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富人不愿意花钱,不愿意投资,不愿意扩产,穷人压根就没钱去消费。
继续扑街……
6
如果横向对比的话,我们比欧日强的多。
我们从2012年-2014年这三年就发现问题了,但很多人对供给侧改革之后的一连串政策不理解。
路口大爷抽了一口旱烟说:这有啥不懂的啊,上面的意思是,既不能崩盘,但也不能给全部兜底。
所以,打破刚性兑付也好,供给侧改革也好,让一部分债务直接消失,让一部分产能直接消失,这就是目的。
在这之后,让活下来的有利润,有本金,但是,这钱不是让你扩产的,是让你还应该偿还的债务的。
你琢磨,你仔细琢磨。
所以,整个组合拳打下来之后,最终买单人,也就出现了。
那就是居民。
整体杠杆并没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地方和国企杠杆的下降,无疑是转移到了居民部门的身上。
所以,有些东西贵,那得扛着啊。
扛过去这两年,岸对面就要扑街了。
而这场改革的暴风眼,在于这两年的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阵痛能不能扛过去?
整个社会的发展运行成本,我大致分一下:房屋/房租成本,食品成本,能源/物流成本。
现在房屋/房屋成本已经居高不下,食品在猪的带动下迅速上行,一旦能源/物流成本在上升,这就难受了。
后者的源头,是石油。石油的不确定性,在于中东。如果中东供应出现问题,猪肉和石油都涨的话……
那么未来经济运行的变化,就将变得异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