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水滴筹兼顾公益和商业 真的让人寒心吗?

2019-12-03 17:52: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首发

作者:杨煜

11月30日,水滴筹线下推广人员“扫楼”筹款的视频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从梨视频所报道内容来看,这些所谓的水滴筹“地推”人员,确实存在行为不当的问题,反映出水滴筹平台对线下员工的管理有待加强,“地推”人员自身职业素质素养不够专业。

尤其是水滴筹为水滴保险提供线下场景流量入口的行为,更引发了人们的不满,有媒体和网友称,水滴筹左手公益,右手生意,让人寒心。

累计为大病患者筹款达235亿元,平台寄托了2.8亿捐助者的善心

但是冷静下来客观想想,水滴筹在过去的三年中,,也给几十万家庭送去了温暖与希望。仅仅因为线下推广的瑕疵,就将其全盘否定,理性吗?

线下推广瑕疵不掩初心向善

公益事业要做到巴克明斯特·富勒说的那样,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个人,那意味着公益性组织必须更加主动地承担起责任。

水滴筹平台针对的是因大病致贫的人群,而有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在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时,不知道可以通过水滴筹自救。水滴筹不希望任何一名有需要的大病患者错失自救机会,因此主动承担起责任,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为这些人提供相应的筹款支持服务。

在水滴筹内部,风控是每个人心中紧绷的一根弦

大病筹款有其特殊性,是基于“信任”基础上的行善行为。因此,水滴筹平台从创业之初就坚持“经营信任”。而。

但是,在平台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上不够严格,导致线下推广的效果和初心出现了偏差。

针对此次事件,有网友在微博上评论:“地推这种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员工拿提成也没有问题,因为市场化才能最大发挥救济的作用,但是对资料和财产不加审核就是问题了。(对水滴筹)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更加规范。”

线下服务团队在申请发起前的服务仅仅是层层审核机制中的一环

事实上,根据水滴筹的官方回应,水滴筹并非是对资料和财产不加审核,“。”“平台采取覆盖筹款发起、传播、提现等环节的全流程动态审核,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第三方数据验证、大数据、舆情监控等技术和手段对筹款项目进行层层验证。”

同时,为了不辜负用户的“信任”,水滴筹在问题出现后,即刻全面暂停线下团队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并称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

水滴筹兼顾公益和商业,真的让人寒心吗? || 深度

▲水滴筹微博声明截图。

这彰显了一个平台对用户的强烈责任感。何况瑕不掩瑜,水滴筹带给社会的更多是温暖。水滴筹的“善”显而易见: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来说,水滴筹成为了大病患者的“救星”,通过这个平台,许多无钱求医问药的人在社会人士的解囊相助之下得以救治。

在筹款的过程中,水滴筹不收一分钱手续费,筹集来的200多亿元资金尽数交给患病家庭,三年来,水滴筹救助了几十万家庭。

自2018年11月起,水滴公司发起“温情中国责任行”,目前已在山东、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地区成功落地,并在各地都开通大病救助热线,或发布个人大病求助平台。

水滴筹一边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另一边也在长期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审核

为了让求助更容易,施助更便利,。

在2019年的年度公益盛典上,为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媒体监管力度,水滴筹发布“啄木鸟计划”,与优质媒体建立合作,从提供筹款线索、筹款推进到后续反馈的全流程引入媒体监督,增强良性互动。

2018年水滴筹与爱心筹、轻松筹联合发布了《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自律公约中提到,求助人对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要真实、全面、客观地进行说明,并可提供证明材料,也可邀请第三方协助佐证。

事实上,近两年整个众筹行业频频爆出黑料,水滴筹出现的问题全都是行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大病众筹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尚无明确监管部门对这个创新事物负责整个行业都缺乏一个明确的规范。

水滴筹兼顾公益和商业,真的让人寒心吗? || 深度

▲水滴公司曾将一位隐瞒财产的求助者告上法庭。

水滴筹这次出现问题,对平台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警醒。对于公众来说,给水滴筹一个宽容和纠正错误的机会,也是给中国的慈善和公益一份希望。

商业是依托,公益是使命

水滴筹另一个饱受争议的点在于,水滴筹为水滴保险业务导流。在人们看来,和商业搭上边后,公益往往会变味。但问题的关键是,商业和公益为何不能并驾齐驱?

大众对在在行善过程中获利的人有种本能的厌恶。

比如,一家游戏公司向人们包括未成年人兜售游戏卡,也并不会招致人们过多的厌恶。但假如一家公益公司,为了维续生存和经营谋求盈利,那这家公司就会被认为贪婪的吸血鬼。

这种不理性的认知,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副作用——想做公益的企业不敢赚钱给员工发不出工资,最后黄掉。

公开资料显示,水滴筹的母公司为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曾是美团的第10号员工,于2016年4月成立水滴公司,目前旗下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三大业务。

水滴筹兼顾公益和商业,真的让人寒心吗? || 深度

▲水滴公司主要业务分三块。

对于成立水滴公司的“初心”,沈鹏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低收入家庭很难抵御一场大病的冲击,他想做互联网化的“中国传统的职工互助会或民间互助社群”,帮助大众解决重疾医疗资金问题。

A轮融资到账的时候,公司账上还剩小几百万,还能支撑两个月

但这是一门需要大量烧钱补贴的生意,沈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得益于沈鹏在美团时期的口碑,水滴公司获得了腾讯、美团点评、高榕资本、IDG资本、博裕资本等多家资本的支持。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水滴公司已经完成c轮融资,获得的融资总额已经接近18亿人民币。

水滴筹兼顾公益和商业,真的让人寒心吗? || 深度

▲水滴公司融资历程。

但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仅靠融来的资金维系生存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资本都是趋利的,水滴公司获得资本帮助的同时,也会受到资本的裹挟。如何为投资方带来效益,清晰的盈利战略和变现能力,成为水滴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水滴公司布局保险业务,无可厚非。毕竟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没有哪家创业公司可以长久地维持公益业务的运转。

水滴公司并不畏惧公开自己的商业模式,曾坦承,公司是用商业的钱维系公益的运转。水滴筹作为水滴公司的社会责任板块,水滴公司并不从中盈利,甚至还会进行大量补贴以保证筹到的每一分钱都打给用户使用。

根据水滴公司的行为来看,水滴公司并没有违背初心,公众也不必寒心。

公益事业和商业经营并非对立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