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精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词影响生活与投资

2016-03-07 13:58:12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记者注意到,报告广泛涉及就业、全面营改增、三医联动、环保产业、社会保障、互联网金融、投贷联动等方面,那么,报告到底透露了今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新信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邀请权威专家,通过十个关键词,对报告进行解读。

打好国企提质增效攻坚战 放宽电力等领域市场准入

“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如是说。

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表示,今年是国企改革任务落实年,需要按照去年出台的文件持续推进各项改革和试点。

记者注意到,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而对今年的国企改革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攻坚战”等词汇。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去年描绘的改革蓝图基础上,今年国企改革进入实操阶段。并且,改革有望从产业结构和产权体制两端发力。”

结构方面,《报告》多次提及供给侧结构改革。《报告》还指出,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在李锦看来,国企的产权体制改革和供给侧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过程,兼并重组,特别是清理“僵尸企业”,牵涉到大量产权交易。国企产权体制改革要为供给侧改革和整个“十三五”规划提供动力,提供改革红利。

《报告》再次明确,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中心主任高明华称,《报告》列举的措施很具体,特别是以央企为龙头,在国企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

《报告》还提出,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

对此,高明华表示,在电信、交通等领域向民营企业放宽准入很重要。以前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混改的提法比较多,但民企进入也多为小股东,话语权少。放开准入则不同,民企进入能够和国企展开竞争,对国企和民企都有好处。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 专家称有保障

多项经济指标中,就业一直是总理最为关心的指标之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虽然经济增速在下降,但是总量仍在不断提高,目前每个百分点的增量对应的GDP的量更大,相应吸纳就业的能力也更强。

潘建成还表示,目前整个产业结构还在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2015年已超过GDP的一半,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非常强。

事实上,对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有所减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统计公报显示,去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减少487万,至9.1096亿,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由2014年末的67%进一步降至66.3%。

潘建成表示,劳动人口下降的速度在加快,而吸纳就业的能力还在持续增强,这表明尽管经济增速慢一点,也不会明显影响就业。而且,6.5%~7%的增速既能保就业,同时能够确保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此外,除城镇登记失业率外,调查失业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李克强近期透露,今年1月中国调查失业率统计范围,从31个大中城市扩大为全国所有地级市后,调查失业率数据为4.99%,对于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就业能保持这一水平相当不易。

潘建成表示,对于今年去产能的背景下,就业方面也会有很好的保障。而随着中国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很快,交通通讯技术日趋发达便利,能够有效缓解局部就业压力,并且地方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政策托底,加上中央支持力度加大,保障就业上不会出现问题。

节能环保10万亿市场待挖 将培育成支柱产业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全国人大代表、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有的投资者支持环保的做法都是对的,肯定不会失望,会有非常好的回报。

早在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在完成“十二五”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后,“十三五”时期的节能环保产业更加值得期待。

今年2月,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组织实施一批先进环保装备应用示范工程,发布一批落后技术装备负面清单。

今年1月,中国节能协会常务理事、禄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志禄曾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许多传统行业增长放缓,而节能环保产业等发展速度却不减反增。国家“绿色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正催生一个约10万亿的巨大节能环保市场。

刘正军也预测,2016年,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市场,和过去相比,将有不同数量级的增长。

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的推进实施,以及土十条即将出台,大量企业和资金纷纷涌入环保市场,环保产业或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织牢社保安全网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李克强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朱俊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社保基金存在一定缺口,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一项正确且重要的决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的未来支付缺口问题,一直广受关注。除投资运营外,通过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有利于社保体系的持续发展,成为热议的关键点。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同时,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在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实施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国家根据需要将部分国有股权划转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持有,分红和转让收益用于弥补养老等社会保障资金缺口。

据中金公司测算,如果把国有股权每5年划拨10%给社保基金,至2030年划拨至40%后保持不变;那么分红收益折现后相当于2014年GDP的25.2%,也就是16万亿元,平均每年有超过万亿的资产充实社保。

去年5月,山东省率先试水划转省属企业国有资本至当地社保基金,正式划转3家省管国有企业30%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资本规模约为33亿元。

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未来更多的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值得期待。

5月全面推开营改增 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税费是企业降成本的重要一环。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李克强上月底在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时表示,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较大空间,会更加有力。

全行业推进营改增无疑是今年最大的减税措施。营改增试点工作自2012年1月1日启动,到今年5月将最终完成,而改革的收尾则是一记“扣杀”。

国税总局曾有数据显示,目前房地产、建筑、金融、生活服务业,这四大未纳入“营改增”试点行业占营业税的比重超过67%。

根据瑞银证券2月24日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2016年营改增覆盖最后四大行业后,减税规模约为3836亿元。

多位财税和企业界人士都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建筑、房地产等行业迟迟不入列营改增范畴,主要难度就是制度设计复杂,尤其担忧税负上升对企业造成经营上的实际影响。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在2015年全国两会“财政工作和财税改革”记者招待会上就曾表示,营改增最难的是不动产业转成征收增值税。在经济下行期,不动产进项税抵扣设计方案更为复杂。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分析称,能够抵扣的就是企业购买来当厂房、写字楼的不动产,经过测算,减税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这是一个粗略的估算,是根据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大体测算得出。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兵表示,全行业推进营改增后,做到整体减负的一个办法是在税率上做调整,一是简并税率层级,二是调降税率。

全国政协委员张连起也建议,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增值税税率实行五级制(即17%、13%、11%、6%、0),加之3%的征收率,税率偏多,容易扭曲增值税抵扣运行链条,带来一定的政策和征管风险。要在充分论证、科学测算的基础上逐步减少税率档次,第一步可考虑将制造业17%的标准税率降低到13%。

“十三五”仍有空间 五大投资领域迎机遇

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稳投资”对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已被反复强调。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投资前面加上了“有效”二字,同时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投资领域也与往年有所不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效投资的意思,是不为增加投资总量而进行简单的投放。有效投资必须要和“三去一降一补”相匹配,与结构调整相匹配,与未来构建新的增长动力相匹配。

符合刘元春所说的这些标准的,除了铁路、公路、水利等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出现了五类投资“新星”,即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和城市轨道交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不仅是2016年的发展重点,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其中,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了11大类国家重大工程包,并在2015年分别实现投资15585亿元和236亿元。

去年底,油气改革方案已上报国务院,预计“十三五”期间,油气管网独立将成为支撑整个改革的重要一环。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多次表示,油气管网领域将成为我国的投资重点。

老百姓对过去五年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更有体会。五年以来,西安、无锡、苏州等多个城市先后开通了地铁1号线,而在未来的五年里,更多的城市将有更多的地铁、城轨方便市民出行。国家发改委透露,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要达到6000公里,也就是说,在“十三五”期间每年要完成500公里。

相比之下,核电以及特高压输电在“十二五”的发展相对缓慢。

经过几年的蛰伏,更为成熟、安全而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已经面世。去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确定,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核电将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新星。

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表示,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据了解,这也是“三医联动”首次被写入《报告》。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际上,从2009年提新医改时,就提出三医联动,但现在的医改大多都还是在单独的改某一项。

曹健说,近年来涉及医药这一项的改革最多,通过大幅降低医药的价格来降低医保支出。但对医保支付体系及公立医院改革涉及较少。并且目前的改革比较分散,医改涉及的部门、系统较多,所以单系统、单向的措施,很难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长期以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公众看病负担等医改目标被屡屡提及,但实际取得的效果有限。

对此,曹健表示,需要通过三医联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具体来看,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三医联动”体现为除以药补医机制外,还包括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综合改革。在医保体系建立健全方面,“三医联动”需将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同步提高。而在医药流通改革方面,联动改革就是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

到底该如何三医联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告诉记者,三医联动靠医保统一协调三者关系。老百姓获得的好处,一是通过方便就医,二是解决看病贵问题。所以,首先改革公立医院,促进社会办医,让全科大夫走出来,专科大夫在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分级诊疗。

刘国恩表示,通过医保支付手段把医院、医生和患者的利益统一起来,即一方面提高对老百姓的保障力度,同时通过支付手段改革,提高医生积极性。改革使医保按照病种结算,相应的药品器械成为医院的成本,将改变其开“大药方”的行为,因医院使用药品越多越贵,医院就要负担更多。这种情况下,药品价格改革不会面临太大的压力。

M2预期增长13%左右 流动性将维持宽松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M2设定的目标为“预期增长12%左右”,而央行数据显示,去年末M2同比增13.3%。

“今年M2增长目标略高于去年,总体适度,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有利于金融体系保持流动性充裕,为市场利率稳中趋降创造条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招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分析指出,“今年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准率、再贷款率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们认为这显示货币政策将是稳健略偏宽松的。”

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日前亦对记者表示,货币政策稳健略松,但会更加灵活适度,主要是为经济增长及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M2目标上调至13%符合预期,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预计会略微超出13%。

对于“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温彬表示,与M2增长目标一致,一方面确保信贷和非信贷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创新融资方式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另一方面也突出强调了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刘东亮表示,宽货币仍会向前推进,预计年内降准至少3次,降息1~2次,并且在降准的同时有可能加大再贷款规模来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将公开市场操作提至第一位表述,显示进一步加强利率走廊建设,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意图明显。

国泰君安国际研报此前分析指出,在经济下滑压力仍较大,并且外汇占款下滑的背景下,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以及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预计2016年中国的流动性将维持“宽松”。此外,预计2016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达到13万亿元。

投贷联动首入报告 业内建言修改法律限制

在去年被监管层面多次提及之后,“启动投贷联动试点”首次被写入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一项重要举措,银监会对此也非常重视。下一步,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机制去运作,在投和贷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风险对冲。

实际上,去年3月,国务院就发布文件提出,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试点“投贷联动”业务,明确“完善商业银行相关法律;5月8日,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银监会正在研究“投贷联动”机制,鼓励条件成熟的银行探索建立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创新“投贷联动”等融资方式支持创新企业。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与《贷款通则》等均对银行投资PE等业务存在限制。

根据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而《贷款通则》第20条则规定,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今年提交提案,建议修改现行相关法规,允许商业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等,为投贷联动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法律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11日,监管对私募基金业务开闸,5个月内共17家商业银行申请备案私募牌照获批,但12月中下旬又突然被叫停。一些人士认为,这对开展“投贷联动”试点不利。

郭田勇则表示,不一定要银行直接投或修改法律法规才能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银行可通过基金公司或基金子公司,以及成立相关事业部等方法展开。

从“促进”到“规范”互联网金融“变奏”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再次被提及。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促进”不同,此次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提法是要“规范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看来,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少;而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渐明晰,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规范、合规的发展会是贯穿2016年的主题。

报告在“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称,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而在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则是要“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广州e贷总裁方颂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个提法和去年“十三五”的说法一脉相称,“规范”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工作的重点,也意味着行业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提上日程。

过去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其中的P2P网贷增速更是惊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各种问题。

“决策层做出这样的决策,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活力,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以及在普惠金融上价值;同时行业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也引起了监管和决策层对行业风险的重点关注。”拍拍贷CEO张俊认为,过去两年,互联网金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核心就是风控,这是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根本。

张俊认为,规范发展的提出,也意味着行业内企业将面临从无门槛到有监管、合规要求的门槛的转变,不具备相应能力的平台将退出市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