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叶问3深陷洗钱风波 投资方或涉嫌违规自融

2016-03-09 14:17:03 信息来源: 证券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站上风口的影视行业,让许多外行资本着实眼红。近日,从《叶问3》票房造假引发出的影视资本背后种种风波,一时间甚嚣尘上。同时,此次从票房作假牵涉到电影证券化、P2P、众筹、甚至洗钱等复杂的金融资本链的不正当交易,也让业内外人士唏嘘,“电影行业真的火了。”

证券日报》报道,3月8日,记者独家采访了《叶问3》投资方上海快鹿(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快鹿集团),面对媒体种种质疑,快鹿集团董事兼新闻发言人胡伟伟表示,目前公司陷入舆论质疑,是同行在幕后捣鬼操纵舆论,栽赃陷害,“同时,我们也在调查这件事情,最近几天就会公布结果,看到底是谁在暗箱操作”。

《叶问3》涉嫌票房注水

广电总局表态调查

截至3月8日记者截稿,《叶问3》上映5天,全国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了6亿元。可是,这份外表光鲜的票房成绩单,却在电影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3月4日,有业内人士揭露《叶问3》存在大量票房注水的情况,主要疑点有三个:其一,在个别中小影院午夜场、早场等冷门时段,该片的上座率爆满;其二,该片总票房收入与座位比例不符,除非在电影票售价200元以上,且场场坐满的情况下,才能解释个别影院的票房收入;其三,多个影厅前两排座位售罄,中间的黄金位置反而空出。

“太诡异了!”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评论,“以前还没有这么玩的。此前,《捉妖记》、《太平轮》等片也曾爆出过电影票房注水的情况,但《叶问3》的玩法完全不一样。其实‘买票房’也算行业内的‘潜规则’了,不过以往片方‘买票房’的主要诉求比较直接,就是为了增加曝光率、增加排片,即使是《捉妖记》,当时也仅是为了冲一个票房冠军,很少有资本牵涉进来。但是这一次,片方背景比较复杂,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想增加排片,吸引观众,似乎是以一种‘你爱看不看,反正我掏钱砸高票房’的态度,大张旗鼓的‘自己玩’。可能他们的诉求更多的是在票房数量,以及背后资本运作上,而不是电影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上述现象,广电总局也及时表态跟进。3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表示,在全国开展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工作期间,个别影片、部分影院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出现了虚假排场及注水票房现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个别影片暗指《叶问3》。

次日,3月7日,广电总局电影局再次发声,向猫眼、微票儿等四家电子商务售票机构下发了《关于请电子商务售票机构提供相关文件的通知》,要求电子商务售票机构提供与《叶问3》各发行方进行票务合作所签署的有关合同。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日《叶问3》的相关参与方也被广电总局电影局“约谈”。

背后金主快鹿集团

或涉嫌违规自融

在《叶问3》票房风波站在风口浪尖时,其背后的金主——快鹿集团及其下属两家上市公司神开股份和十方控股也浮出水面。

2月24日,十方控股的官方微信公号发布消息称,公司以1.1亿元购买《叶问3》55%的票房收益权;同日,神开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900万元,设立《叶问3》电影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用于投资电影《叶问3》,通过《叶问3》来票房收益分配获取投资利润。由于《叶问3》由母公司快鹿集团参与投资,构成关联交易。

据知情人士透露,快鹿集团背景十分复杂,业务范围颇广,其中涉及P2P贷款、影视剧制作和房地产等多种行业。

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指出,早在《叶问3》上映前,快鹿集团就将票房资产证券化,以票房收益的预期从旗下P2P、众筹平台等渠道从筹集了不少资金,比如,当天财富、当天金融等平台与苏宁、京东等第三方,同时发起了《叶问3》的众筹项目。

对此,胡伟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鹿集团与当天金融、当天财富等P2P平台都仅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并不是一家公司。

事实上,影视热潮初起时,快鹿集团就与“当天系”有过合作。2014年,“当天贷”以P2P网贷平台模式进军影视行业,号称第一家做文化影视投资的P2P平台。当时,《证券日报》记者曾报道,该平台有三大疑点:一是,上线时间不足1个月,投资人就多达9000余位,完成投资总额1.2亿元,有夸大数据的嫌疑;二是,彼时该平台唯一一个影视标的《千古长城》的认购额度不合常理;三是,该平台担保公司股东均为快鹿集团旗下企业,存在关联交易。

“由于‘当天贷’涉及种种问题,后来换了个马甲,改名成为现在的‘当天金融’。”一位从事P2P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换汤不换药,此次在《叶问3》方面,快鹿集团和金融平台的操作显然踩住了红线。按照规定,平台自身严禁为关联方投资者提供担保,也不能为关联公司融资。”

快鹿回应:

都是同行惹的祸

不过,记者仍然困惑,捆绑《叶问》IP,档期也几无对手,快鹿集团为什么要冒着违规风险买票房呢?

“一直以来,买票房的原因不外乎此,一方面,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有诉求;一方面,和其他高票房影片一样,快鹿集团也为《叶问3》签署了票房保底协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神开股份曾公告称,公司为《叶问3》设立的基金,提供最低8%的年化收益,也就是说,无论票房如何,神开股份都稳赚不赔。与此同时,如果《叶问3》票房超过10亿元,公司将获得10%以上的超额收益。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为这支基金兜底的,是上海中海投金控。但是,公开资料显示,中海投金控注册资本30亿元,4位自然人股东之一周萌萌,也是快鹿集团对外投资部的总经理。

对此,胡伟伟坦言,快鹿集团的确为《叶问3》的票房做了保底,具体数字不方便透露,但肯定不是10亿元,“中国电影票房一上亿,很多人就觉得不可能,觉得其中有猫腻。但其实,电影本身就是跟资本无法分家的,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美国电影,都是需要资金资助的,我们就是在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过程中,胡伟伟多次明确表示,此次《叶问3》票房门是遭到对手打击。“实际上,有同行竞争,有些人在暗箱操作这个事情。而且,从他们整体布局来看,对方非常强大,来势凶猛,有备而来。比如,3月7日,武汉的一家中影旗下的院线发布消息称《叶问3》是‘幽灵票’,但一个小时后,他们就把这个消息删掉了;再如,3月8日,北京一家院线也承认是自己商业考虑才这样做,而不是我们的原因。因为我们是控股上市公司的,所以我们肯定不会做这些违规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开始调查了,最近几天就会公开结果,谁在背后推波助澜,都会浮出水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