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545款不良APP遭下架 59%有恶意扣费行为
2016-03-13 13:33:12 信息来源: 新华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2月15日公布信息显示,2015年共有3545款移动应用软件APP受到了12321举报中心和应用商店的联动下架处置。
新华网报道,12321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被下架APP数量总体同比呈减少趋势,共有3545款具有危害风险的移动应用软件APP被联动下架,其中具有恶意行为的APP有2714款,具有恶意广告行为的APP有1851款。从被下架APP恶意行为来看:存在“恶意扣费”情况的APP最多,占比59.0%;34.6%的APP存在“流氓行为”;17.7%的APP存在“隐私窃取”情况;48.6%的APP存在“资费消耗”情况。
据了解,12321举报中心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设立的举报受理机构,负责协助工信部承担关于互联网、移动电话网、固定电话网等各种形式信息通信业务中不良与垃圾信息内容举报受理、调查分析以及查处工作。
从被下架APP的恶意行为来看:2015年被下架APP中,存在“恶意扣费”情况的APP最多,占比为59.0%。34.6%的APP存在“流氓行为”情况,17.7%的APP存在“隐私窃取”情况,48.6%的APP存在“资费消耗”情况,7.5%的APP存在“恶意传播”情况,5.7%的APP存在“诱骗欺诈”情况,13.3%的APP存在“系统破坏”情况,0.7%的APP存在“远程控制”情况。
从被下架APP的恶意广告行为来看:2015年,植入了广告平台的下架APP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恶意广告行为,其中,存在“私自获取用户位置”情况的APP最多,占比高达87.4%。
在植入广告平台的APP中,3.4%的APP存在“私自自启动”的情况,29.1%的APP存在“私自启动服务”的情况,16.9%的APP存在“私自唤醒手机屏幕”的情况,54.8%的APP存在“私自获取手机号”的情况,87.4%的APP存在“私自获取用户位置”的情况,22.2%的APP存在“私自获取通讯录”的情况,39.8%的APP存在“私自获取IMEI”的情况,31.8%的APP存在“私自获取安装软件”的情况,21.5%的APP存在“私自加载可执行文件”的情况,0.8%的APP存在“私自读取用户账户”的情况。
所谓恶意广告,就是互联网上用流氓软件感染用户电脑或者手机强制推送的广告。恶意广告是当今犯罪组织首选的计算机劫持技术,受连累的计算机可用来创建强大的僵尸网络,除了强制推送广告,还用于身份盗用、企业间谍或其它邪恶活动。
为了更好的打击恶意与不良APP,12321举报中心在加大对不良APP处置力度的同时,也要对网友举报和反映比较集中的不良APP(主要涉及色情等严重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处理的部分不良APP进行曝光,提醒APP所属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自查、自纠,12321举报中心将对不良APP采取后续措施。
12321举报中心将对网友举报并经核查存在问题的不良APP予以口头警告、约谈、下架、提交至相关司法部门四种处理方式;约谈的APP企业要认真整改,在限期内提交整改报告并完成整改,完成整改的APP将恢复上架,未提交整改报告或到期仍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将禁止上架。2015年全年12321举报中心共约谈出现问题APP企业24家,目前所有企业均已整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