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财政部披露中央财政预算 揭示8万亿花钱"图谱"

2016-03-31 15:50:06 信息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2016年金融支出预算数为781.56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长93.7%。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金融支出预算数为699.51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464亿元,增长197%。财政部解释这主要是据实结算支出增加。]

艾森网消息:3月30日,财政部网站披露了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揭示了中央财政超8万亿元的花钱“图谱”。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根据2016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今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885亿元,比去年增长6.3%。

简单说,中央政府要花掉85885亿元资金,其中由于地方政府承担了许多公共服务职能,因此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形式,给地方政府58030亿元,剩下的钱由中央政府来花。

余下的2016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中,中央本级支出预算为27355亿元,中央预备费(即不安排具体支出)为500亿元。

从功能分类来看,这27355亿元将主要花在国防(9544亿元)、债务付息(3299亿元)、科技(2706亿元)、公共安全(1668亿元)、教育(1408亿元)等十余个具体领域。

长期研究政府预算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政府预算变化,反映了政府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的变化,因为实现这些政策目标都需要花钱,而花钱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些政策目标。

这使得各领域支出增速变化备受重视。本报记者发现,2016年中央本级支出同比增速为7%,下述领域增速远远高于7%的平均增速。

兼顾支出规模和增速,这些领域中央财政支出明显增加,分别是金融支出(9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7.2%)、债务付息支出(15.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7%)。

金融支出是反映政府部门在金融方面的支出,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2016年预算数为781.56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长93.7%。具体来看,金融支出分为金融部门行政支出、监管支出、金融发展支出和其他金融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金融支出预算数为699.51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464亿元,增长197%。财政部解释这主要是据实结算支出增加。

尽管其他金融支出并不明晰,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包括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等。

2016年中央本级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数为886.82亿元,同比增长22.8%。财政部解释称,这主要是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支出增加,以及离退休人员规范津贴补贴等支出增加。去年初,《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印发,正式打破了养老保险”双轨制”。

此外,由于环境监测支出增加,2016年污染减排预算数比2015年执行数增长53%。可再生能源预算也大幅增加。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经费增加,也使得中医药预算数保持高速增长。

除了按上述功能分类来观察中央财政支出,还可以采用按经济分类。今年是财政部第二次公布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表。

根据该表,2016年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557.98亿元,比2015年增长11%。

具体来看,中央本级基本支出由工资福利支出(4279.74亿元)、商品和服务支出(3609.7亿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609.59亿元)和其他资本性支出(58.95亿元)四部分组成。

其中,2016年工资福利支出中,基本工资支出为1328.9亿元,同比增长10.5%。津贴补贴支出为2049.42亿元,同比增长7.2%。

在商品和服务支出中,2016年维修(护)费同比增长11倍,由2015年82.47亿元增至2016年的949.47亿元。所谓维修(护)费,主要反映单位日常开支的固定资产(不包括车船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维护费用,网络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费用,以及按规定提取的修购基金。

另外,2016年商品和服务支出中,办公费、水费、会议费、专用燃料费、其他交通费与去年比保持较高增速,劳务费、公务接待费、差旅费等则负增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