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二手房房主不肯收定金:万一明天又涨呢

2016-04-06 13:20:45 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姐,您到哪儿了?今天看房的人特多,要是您还没到房子就卖出了,可别怪我。”房产中介还未说完就匆匆挂断电话。

电话这边,头一次去看房的陈小姐不禁有点蒙:“有这么夸张吗?”

这是3月的北京,房价像气温一样,一天比一天高。

陈小姐到达中介公司后,被告知店里没有人手可以接待她,都出去了。利用空闲,陈小姐用手机上网查了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0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剔除保障房)共成交15757套,相比去年同期仅微增3.57%。不过3月以来的成交量却高达5354套,比去年同期骤增112.38%。看到这里,陈小姐下意识地摸了摸钱包,抬起头时,险些被公司满墙贴着的户型图吓到,看着每张图上大大的红色标价,还没缓过神,她的房屋中介——一个90后的东北小伙子,突然从人堆里挤出来,招呼她去看房。

买主:

2月涨了50万 想想都后怕

去年年底,北京人陈小姐因为准备在2016年结婚,所以动了买房的心思。和家人商量后,决定舒服地过完春节后,再加入到买房大军中。孰料,就是这个春节,北京的房价好像被绑在年三十的爆竹上一般,一蹿升天。

过完春节,陈小姐就开始向身边买过房子的朋友取经,大家异口同声地惊叹:“你还敢买房?!”无不感叹春节过后飙升的房价。一位住在东四环外的朋友告诉她,自己眼瞧着同小区里380万的房子,两个月涨了50多万,想想都后怕。都说北京的南城房价还是比较稳定的,陈小姐特意向去年11月份在南三环买房的石小姐询问情况,得到的结果竟然差不多,也涨了40万。自己也有切身体会,在东南四环,去年底看中的一个复式小区,由于商住两用不限购,成了涨价的“急先锋”,到今年3月份,价格终于突破陈小姐的心理极限,遂弃之。

卖主:

售房不收定金 万一明天还涨呢

锁定方向后,陈小姐开始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先通过网站找房,体验“互联网+房”的方便快捷。当她满心欢喜地打开网站,轻点“二手房”栏目,各种超值户型充斥眼前。陈小姐精心挑选和比价,终于挑到各方面都合适的房子,然后充满期待地拨打该房屋的中介电话,简单描述过后,对方冷冷地说:“这套没有了。”

没了?可网站页面上的日期明明写着当天发布的最新信息啊!正当陈小姐大失所望准备挂电话时,对方热情地介绍了另外一套同小区同户型的房子,唯一不同就是“贵一些”。不服气的陈小姐又换到另一家网站的二手房栏目,结果情况差不多,更有甚者,同小区的不同房源却用着同一张照片,还标明“实景拍摄”,让人哭笑不得。

随后,陈小姐按照网站上同一小区的房产信息逐一打了过去,9套“当日”最新发布的房源里,6套房屋的中介不约而同地表示该房早在去年底卖掉,一套房屋的中介说房主在外地,本月中旬回京,要求留下联系电话方便后续通知,不过让陈小姐惊讶的是,房主至今未回京,但推销其他房子的电话倒是接了不少。最后那套房屋最有意思,中介称房主诚心卖房,好几拨人都去看了,还有几家要交定金的,可房主死活不收,理由是“万一明天又涨价呢?”

中介:

我是市场试探器 不是信息大忽悠

在中介的引导下,疑惑不解的陈小姐看了以上两处“稍贵”一些的房源,发现虽是同等户型,但网上所挂性价比高的房源多数是楼层低、光线暗或无电梯,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亲自去看房,一般很难发现,就像陈小姐看上的是一套户型不错的房子,客厅唯一的窗户朝西,但实际去看才发现,窗户外竟然是个天井,几乎照不到太阳。

在看房快结束时,脑袋中盘旋各种问号的陈小姐终于忍不住问了中介小哥,“为何网上信息和实际出入这么大?”中介小哥笑笑说,那些房源的帖子,只要发布中介自己不删除,网站后台系统就会在每日凌晨零点,自动将帖子刷新为“当日最新发布”。不过根据陈小姐以往的经验,她曾在类似的生活服务类网站发布过房屋招租信息,只是前几日后台可以免费刷新,数日过后,就开始要求用户付费刷新。难道中介公司有传说中的高超功力,或者与服务平台网站有啥合作?

陈小姐追问,“那为什么你们不删呢?”中介小哥这次笑得更开心了,悠悠地回答道,“最近业务好到根本没时间删帖”。

难道网上的房源都是假的吗?对此疑问,中介小哥解释称,有时他们也很无奈,上午刚收集来的房源,下午房主就可能变卦。利用他们试探市场行情的人不少,看到买方有意而坐地涨价,最后导致一拍两散的,也挺多。尤其房主的心思千变万化,标价时时变,想要做到网上信息与实际相符,操作难度太大。就连天天与房主打交道的他们,也常常跟不上趟儿。

旅美博士:赴美买房躲国内涨价潮

无奈美国别墅也被温州团炒高

经过长达两个月之久的淘房大戏,3月下旬的一天,当再次淘房失败后,有些心灰意冷的陈小姐回到中介公司休息,身边一位抱着大摞证明的中年男士引起了她的注意。原来这位先生姓郑,一直潜心求学,目前正在美国一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攻读博士学位,去年年底决定在美国置办房产。

想拿着旅游签证在美国购置房产的中国人不止他一个,就在郑先生准备出手之前,他所在的美国那个州的房价飙升,去年市场售价在50万美元一套的独栋别墅,今年年初售价已涨至80万美元。据郑先生说,房价暴涨背后的推手原来是温州炒房团的抢购,他们在美国大量买卖房产,导致当地房价上涨一倍多。这样一来,本以为和国内涨价潮无关的郑先生,却在大洋彼岸“中枪”了。为了减轻赴美购房的压力,只好抽空回到北京处理名下房产。

听到这里,陈小姐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一个靠谱卖房的房主吗?顿时,她觉得浑身又充满了无限力量,主动凑过去攀谈起来,经过双方协商后立马成交。

在计算房贷月供的时候,刚才还像捡到宝贝一般兴奋的陈小姐,突然又怅然若失。她对炒房的那些人真是又爱又恨,恨他们把国内房价炒起来,又再赴美国掀起了炒楼热潮,让类似自己的人承担不起高昂的房价,或者侥幸买到一套,又背上了沉重的还贷压力,可转念一想,要不是他们炒房炒到国外,自己也买不到这套房啊。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3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