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知情人士:中晋系融资资金已全被洗出 无钱兑付

2016-04-12 14:37:5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快鹿系的兑付风波尚未平息,上海再次迎来平台兑付危机。

4月6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称,中晋系相关联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诈骗而被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在准备出境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截获,其余20余名核心成员也在4月5日全部抓获。据了解,中晋系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以私募股权投资产出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晋合伙人投资总额已突破340亿元,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

值得一提的是,“中晋系”虽然被曝涉嫌非法集资诈骗,但直到被抓当日,该公司的相关产品的兑付从未出现过困难。有投资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100多家子公司都在漕河泾的那幢国太单位,我现在只查了40多家,很多公司都一个地址”。

截至目前,上海公安机关并未公开最新进展;而有中晋内部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赔付问题,目前公司没有钱可以赔付,”另外有知情人士透露,“融资来的钱很多都已经洗出去了”。

面对一连串的兑付风波,易通贷总经理康文发文表示,“泛亚是贵金属交易所,快鹿系是众筹拍电影,中晋是做股权基金,事实上都不是P2P企业,P2P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非法集资的背锅侠”。

事实上,针对私募机构非法集资行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此前透露,《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将在本月发布。重点会在于非法集资的认定和禁止私募拆分的问题上。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私募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近期有关部门的严打措施,预计调查风暴即将来临。上周,上海已全部暂停投资类公司注册。

中晋投资被查封

根据上海公安局的公告,4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在本市浦东、黄浦、静安等地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的国太控股、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中晋一期股权投资基金等“中晋系”相关联的公司进行了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在准备出境时被公安人员当场在机场截获,其余20余名核心组织成员在4月5日也被全部抓获。

公开资料显示,国太控股成立于2013年5月9日,注册资本19.5亿元,法定代表人陈佳菁,对外投资子公司多达90家。国太控股官网称,公司组建于2013年,目前已是多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一百多家非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集团下设有七大事业部,投资领域涉及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金融、批发零售、商业服务、信息技术等。工商变更显示,徐勤为该公司发起人股东。而“中晋系”的投资公司背后股东均为国太控股。

中晋系所推出的私募股权投资产品,投资标的均为中晋及国太控股自身注册并控制的企业,涉嫌自融。有投资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后来我仔细查了一下,很多公司的注册地址几乎一样”。然而,多位投资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晋系的产品近年来未出现过兑付问题,这一次被查封感到非常突兀”。

港股股价暴跌,中晋系投资亏损

中晋系企业早在2015年开始登陆港股;据国太控股官网介绍,该公司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连续介入了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别是华耐控股(01020 HK)、中国创新投资(01217 HK)和中国趋势(08171 HK)。然而,中晋系的被查封也引发其港股上市企业的股价暴跌。4月6日当天,华耐控股大跌14.19%,中国创新投资大跌26.32%,中国趋势下跌21.74%。

港交所资料显示,国太控股拥有华耐控股8.56%股权,曾是华耐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此外,公开资料显示,国太控股分别持有中国创新投资、中国趋势27.68%和17.825%的股权。不过有消息称,今年2月,国太控股清仓了中国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 2015年12月28日,国太控股以0.07港元/股的价格买入中国创新投资17亿股,耗资1.19亿港元,持股比例为19.97%。2016年2月1日,再增持6.6272亿股,每股价格为0.067港元,总计金额4440.22万港元。截至目前,国太控股持有中国创新投资总计23.6272亿股,持股比例为27.75%。截至4月11日,中国创新投资股价为0.053港元/股左右。以当初的买入成本来计算,国太控股已亏损约3500万港元。

2015年12月28日,国太控股也同时入股了中国趋势,以0.07港元/股买入中国趋势12亿股,持股比例为17.82%。2016年2月1日,国太控股减持中国趋势,全部卖出,卖出价格相较买入价格折让47.14%。这意味着国太控股在这笔投资上亏损了4440万港元。

华耐控股公告称,国太控股此前共购入3亿股股份,相当于总股本的11.68%。

私募调查风暴将至

此前,公众视野一直将此前发生兑付危机的庞氏骗局,如泛亚、E租宝等机构认定为P2P企业。事实上,这些爆发兑付危机的企业实质上是非法的私募集资。

据介绍,两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问题和风险也不断凸显。在协会已经登记的近2.6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有管理规模的仅有8414家,占比32.4%。2015年5月协会建立投诉登记制度以来,针对私募基金投诉事件有495件,占比高达85%。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众多爆发兑付危机的企业多涉嫌私募拆分,并且私募产品也并未登记备案,投资者认定也并不合规。根据《募集办法》,合格投资者是指,近三年年收入大于5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的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身份确认后,单人购买私募基金的金额最低为100万元,不允许非法拆分转让。

早在2015年12月,针对市场上的私募非法集资行为,中基协出台《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透露,《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将在4月发布。洪磊还提到,《募集办法》主要对募集机构资质、风险责任界定和合格投资者标准等进行明确细化。对于“谁能募集”,洪磊表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需在协会登记产品备案的才有资格,否则有非法集资嫌疑。

据了解,公开征求意见4个月之久,其中最重头的在于“未登记备案视为非法集资”。业内有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刚刚爆出中晋资产被查事件的背景下,募集新规的实施无疑会在短期内快速规范私募基金非法集资、违规募集等乱象,同时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也将面临大规模洗牌。

(来源:时代周报 原标题:中晋非法集资引爆 上海私募将迎监管风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