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前首富李河君辞职真相是什么?

2016-05-23 16:12:05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5月20日,在汉能停牌整整一年的这一天,前首富李河君突然宣布辞任汉能薄膜发电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有资深人士表示,李河君的辞职意味着公司压力巨大,很可能将背水一战,其后续动作值得关注,不排除都与复牌有关;不过其选项能否被香港证监会所认可最为关键。

《北京青年报》报道,5月20日深夜,李河君突然宣布辞任汉能薄膜发电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而在当天的股东大会上,该公司并没有透露任何消息。这一天距汉能停牌整整一年。

事件

李河君深夜突然辞职

消息非常突然。汉能薄膜发电20日深夜公告,李河君辞任汉能薄膜发电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由汉能控股副总裁袁亚彬接任。公告称,李河君辞职是基于加强公司治理的原因,消息自当天起生效。

5月20日,停牌一周年的汉能薄膜在京举行股东会,会上表决董事人选、回购及增发股份等一般事项,李河君本人出席,但没有接受采访。

一年前的5月20日,汉能早上股价极为波动,从高点7.35港元,猛砸至3.88元,略为反弹3.91港元后,公司宣布停牌。在停牌前,股价较上日下跌47%。2015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将汉能强制停牌,并决定以市场操纵为由,对汉能薄膜发电展开调查。随后汉能相继经历了高管变动、员工离职等多项风波。

在2015年2月3日《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李河君以1600亿元人民币财富超过马云,成为16年来第12位中国首富。当年8月19日,《2015胡润全球华人富豪榜》李河君以1600亿财富位列第四。2016年5月4日公布的新财富500强显示,李河君从2015年度排名第一跌落到2016年度的第21位,身家从超过1600亿元骤降至450亿元。

集团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持续停牌对声誉构成负面影响,一些现有及潜在客户、业务伙伴及供应商等,均表示会减少、暂停或延迟合作。有报道引述员工称,集团去年已大幅裁员,员工数目已减少最多50%。

香港证监会勒令汉能停牌后,调查工作一直持续,但未对外公布有关进展。汉能去年的公告中称,香港证监会关注汉能及母公司等关联交易,以及汉能能否按规定向市场提供最新消息。汉能发言人重申,停牌指令不公平及不合理,香港监管机构应尽快让汉能复牌。汉能去年7月宣布,减少跟母公司的关联交易,被媒体视为争取复牌的举动。

业绩

去年“出乎意料”巨亏百亿港元

汉能薄膜因为长期停牌导致利空事件持续。今年3月31日晚,停牌10个多月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报告。尽管一个月前预告“将录得显著跌幅”,但汉能薄膜巨亏122.33亿港元,仍然出乎不少业内人士的意料。

汉能薄膜年报显示,去年营收28.15亿港元,较2014年下跌约70.7%;毛利减少至13.73亿港元,较上年下跌约75.1%。此外,公司全年亏损122.33亿港元。这是汉能薄膜自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去年的亏损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2011年-2014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2亿港元、13.2亿港元、20.2亿港元、33.1亿港元,一路直线飙升。

汉能薄膜将引发巨额亏损的首要原因归结为股票持续停牌。其自去年5月20日起停牌至今,汉能薄膜认为这对其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上述业绩报告中,汉能对广受投资者质疑、同时也是致其遭到港交所调查的关联交易作出了澄清。汉能称,汉能薄膜发电在去年与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联属公司进行的关联交易形成的收入已低于2亿港元,较2014年度约59.6亿港元的关联交易收入,下降了96%。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份年报中,价值96.55亿港元的三项减值,占其全年亏损额度近八成,造成汉能薄膜净资产的大幅下降。有业内人士推测,此举或与公司主动行为有关,不排除汉能薄膜有寻求私有化的谋划。

前景

多个重量级合作伙伴撤出

重量级合作伙伴的离去,也让汉能薄膜的发展前景黯淡了许多。年报称,若干现有及潜在客户、业务伙伴和供货商等,由于其股票停牌,已表示欲减少、暂停或延迟合作计划,令其收入及盈利能力均出现了下跌。

2015年11月,宜家英国公司宣布终止与汉能合作。事实上,这家在全球38个国家与地区拥有超过300家大型家具商场的巨头,一直对住宅太阳能光伏充满兴趣,并立志利用线上商店和线下店面成为全球最大住宅太阳能商品零售商。这原本是李河君打开国际市场最佳合作伙伴。而现在,却是一拍两散。

继宜家终止合作后,汉能薄膜发电于去年11月宣布,与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在当年2月签署的股权认购协议最终完成时间由2015年10月31日延后至2016年4月30日。随着以购置太阳能薄膜生产设备换取价值6.6亿美元入股协议的流产,市场当时评论称,昔日光伏之王李河君已不剩重量级的第三方合作伙伴,而这曾是他打消外界对于汉能真实业绩怀疑的最后努力。

此后,当年12月,汉能薄膜公司宣布截至当年11月30日,因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设备购买方,在销售合同中的累计付款未达到全部设备总价款的80%,故股权认购协议失效。宝塔及满世两份认购协议的相关认购款项合计约220.58亿港元,终止协议令汉能薄膜的现金流计划重挫。

据报道,汉能最优质的资产——金安桥水电站股权及收益权早已被质押殆尽,明年还将有15亿元债券到期。资金困境多次引发“汉能将出售水电资产”的传言,汉能方面称,该消息“并不属实”;但市场认为,汉能薄膜的资金问题已影响到了其新业务的开展。

分析

李河君辞职与复牌有关?

汉能薄膜发电停牌至今已经一年整,之后还会停牌多久,目前尚未可知。据了解,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往往需要历时数年时间,而在此期间少有在短期内即能复牌的案例。复牌之日看似遥遥无期,但汉能系实际控制人、前首富李河君的辞任,可视为其股价暴跌以来的一个关键节点。

针对李河君辞职,各种看法汹涌而至。据业内人士表示,李河君辞去汉能薄膜发电的董事会主席职务,但他还在担任汉能控股的董事局主席,辞任是为更好地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让两家公司关系更明晰。

另有资深人士表示,李河君的辞职意味着公司压力巨大,很可能将背水一战,其后续动作值得关注,不排除都与复牌有关;不过其选项能否被香港证监会所认可最为关键。

此前,李河君曾反思“5·20”事件对汉能及其个人的影响,在谈及公司未来发展时,李河君指出,公司将建立开放、透明的合作机制,做到“四个开放”:一是股权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薄膜发电产业,而不是一股独大;二是资源开放,与其他各个行业联合开发应用产品,实现技术、资源、人才、渠道共享;三是技术开放;四是渠道开放。

最近有消息称,2015年,汉能控股被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单位,并获得国开行6.36亿元专项基金支持。此笔资金,对汉能山东淄博基地一期600MW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项目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在今年4月20日的第十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李河君对于汉能坚持的薄膜技术路线信心满满,称“我们的情况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据了解,目前汉能一方面押宝太阳能汽车,计划6月在上海新能源车展亮相推出。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金屋顶”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多次密集举行相关发布会。同时和一些地方政府寻求在高效柔性薄膜产品及市场应用、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以及李河君突然辞职,到底给2016年的汉能和香港资本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还有待观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