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耶伦讲话强化美六七月加息预期

2016-05-30 15:08:25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因美国经济进入二季度后逐渐向好,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多位官员不再讳言加息,就连美联储主席耶伦也于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若经济持续改善,期待未来数月内采取加息行动。

《经济参考报》报道,从数据上看,美国经济已经摆脱了年初呈现的低开势头,为美联储年内兑现加息预期奠定了基础。4月,美国通胀、消费、工业以及房地产数据均出现大幅走高,劳动力市场继续改善,工资增长开始提速,有助于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居民消费保持强劲态势,预示今年二季度美国经济将加速反弹。美国密歇根大学和路透社27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消费者对自身财务状况预期改善影响,5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反弹,终值为94.7,高于4月份的89,结束了此前连续四个月下跌的态势。美国劳工部此前一天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在截至5月21日的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6.8万,比前一周未经修正后的数字下降1万人,为连续第二周下降,显示美国就业市场维持复苏态势。

此外,美国4月独栋新屋销售经季节性调整后年率为61.9万户,为2008年1月以来最多,16.6%的增幅更是达到24年来最高水平。路透社报道称,买房情况普遍增加,显示全美居民对经济前景越发持有信心。据美国媒体报道,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2%至2.5%。

此外,美国商务部27日公布的首次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0.8%,高于之前公布的0.5%的初次估值。美国商务部指出,上调原因主要是私人库存投资降幅低于此前公布的数据,同时商务部还上调了房地产投资增速。修正后的数据显示,私人库存投资拖累美国一季度GDP增长0.2个百分点,低于之前公布的0.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对GDP增长贡献了0.6个百分点,高于初次公布的0.5个百分点。

耶伦27日在哈佛大学出席活动时的问答环节阐述了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这是耶伦自4月8日以来,首次就美国货币政策进行公开表态,因此备受市场关注。耶伦认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她本人预期“未来数月”将会加息,她还表示,渐进式加息是“适宜的”。英国广播电台(BBC)网站援引耶伦本人的话说,“去年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弱,但目前看上去正在逐渐上行”。耶伦还说,年初美联储对全球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担忧也不复存在。

美联储4月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绝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如果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反弹,劳动力市场继续改善,通胀率逐步向2%的目标靠近,在6月加息是合适的。多位地方联储官员近来公开表示,市场低估了美联储在6月加息的可能性。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卡普兰表示,他支持美联储在6月或7月的会议上加息,但认为之后美联储应该再等待一段时间来评估经济形势。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洛克哈特指出,美联储在6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会考虑是否加息,美联储今年有可能加息两到三次。

美联储理事杰罗姆·鲍威尔在耶伦表态前一天也提到了加息。鲍威尔在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说,考虑到近期经济数据以及风险情况,美联储可能很快接近下一次加息时机,但未来加息进程将是渐进的。鲍威尔表示,短期内美国经济预计将继续维持2%左右增速,劳动力市场将继续改善,通胀率将逐步回升到美联储2%的目标,如果经济朝着预计方向前进,美联储应继续渐进加息过程。不过,鲍威尔尚未决定是否支持美联储在6月加息,他还需要更多经济数据来衡量经济和风险情况。

美联储2015年12月启动近十年来首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0.25%至0.50%区间。进入2016年后,美联储在三次货币政策例会上均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下一次货币政策例会定于6月14日至15日举行,再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的日期为7月26日至27日。法新社的报道称,从上个月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合约判断,市场预计6月加息的可能性不足5%,但随着多位美联储官员公开表示加息日期渐进,目前6月加息的可能性已经升至30%,7月加息的可能性达到了60%。一些分析师称,耶伦这次在哈佛大学的表态,无疑会令市场对最近两次会议增持“筹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