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内地最严安全监管促婴幼儿奶粉升级

2016-06-14 17:22:36 信息来源: 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129059500_14658627293501n

 

2016年5月30日,在黑龙江鸡西市完达山工厂,工作人员在移动公共安全检测车内进行样品检测。

艾森网消息:经历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阵痛,以及2012年前后的洋奶粉“抢购潮”,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新政,加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以下简称“婴配奶粉”)的安全监管,婴配奶粉市场,也经历着优胜劣汰的产业升级。

《新京报》报道,最严“大考”将在3个半月后迎来。6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明确每家在中国销售婴配奶粉的生产企业,原则上不得申请、注册、拥有3个配方系列(1-3段)9种产品配方。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目前,我国103家婴配奶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有180余个配方。

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说,“婴配奶粉配方过多、过滥,配方制定随意、更换频繁等问题突出,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隐患,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

照此推算,新政落实后,我国在售婴配奶粉配方,将从近2000个下降到900个左右。

滕佳材进一步指出,今后3年内,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婴配奶粉企业生产体系的“安全审计”将实现全覆盖,对在售产品的“市场买样、异地抽检”以及“从奶源到奶瓶”的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度,也将继续加大。

6月初,新京报记者探访黑龙江、内蒙古5家婴配奶粉生产企业,寻访央、地两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奶业、营养界专家,试图“追溯”我国婴配奶粉产业升级之路——

特殊的食品

视同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升级,不达标的婴配奶粉生产企业,3年中减少了1/3

去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明确将“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作为特殊食品进行监管。

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修订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国产婴配奶粉企业和品牌迎来“多重严格标准”的清理整顿。

2013年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

同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

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以下简称“《审查细则》”),部署对国内所有婴配奶粉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重新审查、许可。此后,婴配奶粉的生产完全参照“药品模式”,须严格执行《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组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

国家食药监总局统计,“生产许可”制实施后,我国婴配奶粉生产企业从原有的133家,直减51家。

在内蒙古,经过2011年和2013年《审查细则》出台后的两轮“生产许可”审查,自治区内14家婴配奶粉生产企业降至6家。内蒙古自治区食药监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丁勇介绍,“留下的6家企业中,4家企业最少投入600万元,最多投入2000余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仿照药品的安全审计

针对婴配奶粉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和质量风险把控能力的食品安全审计逐步铺开,29家企业已停产整改

经过“生产许可”洗礼,和近两年来的市场调整,目前,国家许可生产婴配奶粉的生产企业,共计103家。食品安全审计和高频率的安全抽检,步步推开。

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制度建立,坚持“市场买样、异地抽检”原则,每季度对各地在售的各品牌婴配奶粉进行抽样检测。

滕佳材介绍,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中,涉及婴配奶粉1365批次,其中不合格产品21批次,占比1.5%;2015年,总局对婴配奶粉的抽检增加至3393批次,检出问题产品36批次,问题占比降至1.1%。

今年起,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对婴配奶粉的抽检频率,从“每季度”变为“每个月”,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产品”,第一时间由国家食药总局向社会公布;同时,总局要求省级食药监管部门在查处“问题”婴配奶粉过程中,随时向社会公布进展,发布消费提示。

“婴配奶粉的安全监管,是地方监管部门的心尖儿,时刻不敢放松。”黑龙江省食药监局巡视员张守文介绍,由于省内分布着31家婴配奶粉生产企业,省局组建起国内唯一一家乳制品监管处,对乳制品特别是婴配奶粉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无缝”监管。

今年1-4月,国家食品安全抽检涉及婴幼儿乳粉820批,检出问题产品6批次,问题占比仅为0.7%。

同步,“以预防为原则”的生产体系安全风险检查,从药品生产监管全面引入婴配奶粉的安全监管,业内称为“食品安全审计”。今年至今,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完成对37家企业的食品安全审计,其中29家企业因在审计中发现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管理、物料储存、检验能力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或“风险点”,被要求停产整改。

为保证婴配奶粉的质量安全,伊利、飞鹤、完达山、贝因美等企业均从源头就开始把控安全生产风险。奶牛的饲料都要经过严格检验;鲜奶入厂前,需接受微生物等几十项检测,一项不合格,整车鲜奶都须“无害化处理”。

伊利去年为婴配奶粉投入的检测成本为2.8亿元。完达山在婴配奶粉中的企业自检成本为2000多万元/年。完达山副总经理马军喜介绍,婴配奶粉出厂前,半成品每吨一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除了企业自检,属地监管部门的三名驻厂监督员还要对入厂鲜奶和出厂成品逐批检测。

配方注册制再推产业升级

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直接出手,要“挤掉”婴配奶粉配方的营销水分和生产安全风险

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

落实食安法,婴配奶粉配方注册制的焦点,是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直接出手,要“挤掉”营销水分和生产安全风险。

《办法》明确,在中国境内生产并销售婴配奶粉的生产企业,或拟向中国出口婴配奶粉的生产企业,应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申请产品配方注册。每个申请企业的配方注册,原则上不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

现状是,从网络、电视到母婴产品专柜,铺天盖地的“益智”配方、“增强抵抗力”配方、补充DHA配方宣传背后,可能都是某个婴配奶粉品牌拥有的一个或多个配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03家婴配奶粉企业拥有近2000个配方,个别企业甚至拥有超过180个配方。

“所谓的益智、增强抵抗力配方并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明,而多个配方产品在同一个生产企业内随时切换生产,生产过程也存在安全隐患。”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表示,婴配奶粉是母乳的替代品,本应是无限接近母乳的“同一配方”。

滕佳材进一步指出,在国际上,大的婴配奶粉品牌,在售只有一种配方。“联合国近期也发布报告指出,各国要提高母乳喂养率,就必须严格立法,管制配方(乳粉)营销。”

对注册配方数量的严控,直击婴配奶粉的产品布局和营销策略。业内人士预测,多配方营销将被卡死,代工品牌将被挤出市场;小型婴配奶粉生产企业,或因研发能力低,配方注册困难退出市场。

“市场将重新分配,”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认为,配方注册制推行后,企业要在市场立足,不再是“渠道为王”或“营销为王”,而要靠研发实力和品质保障。

对于监管部门来讲,配方注册制,更便于产品的安全性追溯,也是继生产许可制后,对婴配奶粉生产、流通过程“安全系数”的源头保障。

马军喜说,“产品越多,质控难度越大,注册制的推行,有利于净化市场,提升企业对产品品质的管理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