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老佛爷百货难逃客流魔咒 客流下滑餐饮撤离

2016-06-17 17:44:08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老佛爷百货难逃客流魔咒 客流下滑餐饮撤离

 

艾森网消息:亏损收窄似乎并未让老佛爷百货在京扫去阴霾。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位于地下一层的大食代商户全部离开,再一次隐现了商场客流不足的问题。按照商业规律,餐饮本是商场中聚集客流的中枢,三年的磨合与适应,让老佛爷百货摸到了一些经营之道,但这不足以缓解品牌孤军奋战的经营压力与行业低迷的重压。在电商等渠道的高压之下,客流下滑是整个西单商圈面临的共同问题,老佛爷则最为头疼。

大食代撤离

《北京商报》报道,如果说客流下降是西单商圈中商业项目的共同烦恼,那么定位超前西单商圈的老佛爷百货更甚。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位于地下一层的大食代已无商户经营,尽管餐台、桌椅等还未全部撤离,但这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在地下一层与四层区域,老佛爷百货分别设置了两个较为集中的餐饮区域。四层以热辣壹号、绿茶、好牛、鹿港小镇等品牌餐饮为主,地下一层区域是以档口形式经营的大食代。从服务客群的角度来看,四层品牌的餐饮定位与老佛爷百货的目标客群相对契合,地下一层的大食代主要为小吃、快餐,更多像是楼上品牌导购的食堂。大时代与西单商圈的客流更为吻合。

客流稀少带来的经营压力,可能是大食代未能继续坚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初时,北京商报记者就看到近半商户撤离,随后一年,大食代一直未出现满员状态。一位曾在此经营的商户表示,大食代餐饮品牌需要高人气带来高翻台率才能保证收益,但老佛爷百货的客流不高,多数餐饮商户每月都有4万-5万元亏损。

另据商户反映,由于有接近50%的高扣点,微利的生意几乎无法保障每月收支平衡。

对于商场楼上的餐饮品牌,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同在西单商圈出现的某时尚餐饮营业额几乎是老佛爷百货的4倍之多。北京商报记者昨日向老佛爷百货相关人员了解具体情况,但对方表示,由于有严格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人还在出差,不能及时予以回复。

压力待释放

最近两年里,老佛爷百货中国CEO Paul Burke积极地与商圈内的同行交流、飞往多个城市考察项目。尽管百货业似乎已处于最坏的年代里,但老佛爷百货的扩张意愿丝毫不减。

在过去两年经营里,老佛爷百货的业绩已出现改善。去年,老佛爷百货业务已呈现销售增长,亏损同比减少14.2%至3580万港元。在合资公司I.T今年的财报披露中,截至2月29日,老佛爷百货亏损同比减少24.6%至2700万港元。I.T方面认为,与Galeries Lafayette的合营企业业务持续获得销售增长,有助于减少亏损。Paul Burke曾预期老佛爷百货今年将走向盈利阶段。

2013年10月18日重返中国,到今年10月,老佛爷百货将步入第三个经营年度。在履新老佛爷百货中国CEO时,Paul Burke接到的最具挑战的一项任务,是在中国开出10-15家门店。从去年到今年,他先后辗转成都、重庆、武汉、天津等多个城市考察,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对外正式公布是否找到合作伙伴。

尽管老佛爷百货的亏损持续收窄,但单店作战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西单商圈。老佛爷百货与业主金融街的合作形式为联营扣点,但在全国扩张时不一定还会获得如此优惠的条件。

其实,邻居的经验或许值得老佛爷百货借鉴。距离老佛爷百货最近的西单商场,同样是一家老字号。尽管这家商场受到面积有限影响给招商和引进新业态带来了阻碍,但强化珠宝等鲜明的经营思路,给企业赢得了市场空间。另外两家驻扎西单商圈的老牌百货汉光和君太也并非一成不变。去年,汉光百货斥巨资翻新商场,调整经营业态。有消息称,这几乎耗费了企业最近一两年的利润。在汉光百货之前,君太百货也全面对商场进行了升级。

与同行相比,老佛爷百货也试图变化。去年,老佛爷百货在北京斯普瑞斯奥特莱斯开出了一家折扣店,另外还与限时折扣平台魅力惠合作。老佛爷百货还经常推出超低折扣促销吸引消费者光顾。Paul Burke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营百货需要及时将库存消化掉才能不占压太多资金。不过,自营百货不易,需要考虑仓储、物流以及每一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商品计划。除了商品采买与运营上要找对节奏,做推广的市场部对于自营百货来说也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将老佛爷百货内的品牌全部推广出去,尤其是大量的自有品牌。”

百货的尴尬

以商品销售为主的百货生存空间越发逼仄,尽管自营百货在利润空间、特色度上会有一定优势,但对于与百货合作最紧密的购物中心来说,这一占地面积大、租约期长、租金低的业态合作早已不是第一考虑对象。相比之下,ZARA、优衣库、GAP等时尚品牌旗舰店,纷纷成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在当今全面健身热潮的带动下,运动品牌迪卡侬也改变了在华的开店策略,从只开独立店变为进驻购物中心。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在目前即将开业以及正在品牌调整的大型商场中,迪卡侬成为香饽饽。

最近两年,国内百货品牌王府井、大商、天虹、重庆百货等巨头都已暂缓增加百货门店,发展重心倾斜在购物中心、医疗、金融等其他领域。外资百货品牌中百盛、华堂、马莎百货等频频关店,百货业的生存状态十分胶着。

参照发达国家的现实,百货的坏日子似乎仍未到尽头。拥有海量门店的百货大鳄梅西百货推出的全渠道转型计划似乎并不成功,美国梅西百货已连续四个季度同店销售下降,分析师预测,前景仍不够乐观。梅西百货对旗下Bluemercury化妆品店和Backstage折扣店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抵抗抢夺市场份额且颇受欢迎的折扣连锁店。无论是国际百货的风向标,还是区域百货的引领者,百货业务的发展一再被边缘化。

其实,无论对于想大举扩张的老佛爷百货,还是试图借助他山之石攻城略地的英国百年百货House of Frase,对未来再乐观也难抵现实的残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