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石油国家不惜货币崩盘 誓将“去美元化”

2016-06-23 12:28:01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地位至今,美元主宰全球经济已有70余年。业内普遍认为,凭借“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三角关系,美国过去一直将全球供需和分工体系牢牢的与美元体系挂钩。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去美元化”呼声日渐高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曾表示,美元的支配性地位是导致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如今,美元在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以近日放弃固定汇率制导致本币崩盘的尼日利亚为代表的石油国家,卯足劲想要摆脱美元束缚;而美国政府开出的天价罚单也让“去美元化”这一口号在欧洲银行业盛行。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快速崛起令全世界惊叹。近年来我国积极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尤其是今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从流通货币、计价货币,到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可。

“美元的主导地位在短期内难被撼动,但美元今后也不可能独霸。”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乔依德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逐渐取而代之的或将是多元货币体系,而人民币很可能在2025年左右跻身全球储备货币之一。

“石油美元”走向枯竭

本周以来,最牵动全球投资者心的除英国“退欧公投”外,还有尼日利亚货币崩盘、暴跌超过40%所引发的担忧。作为非洲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眼下的遭遇代表着众多产油国在油价持续低迷、美元强势回归趋势下的生存现状,如果不加以重视,局部风险很有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全球危机。

6月15日,尼日利亚央行意外宣布,将自6月20日起,放弃本国货币奈拉对美元实施的自由浮动汇率机制。这意味着,该国正式终止了维持16个月的固定汇率制,引发市场普遍担忧这一举动将引发奈拉大幅贬值。

正如市场预期,6月20日奈拉对美元出现大幅跳水,美元对奈拉从199.15暴跌至281.74,贬值幅度达41.47%。6月22日,贬值趋势仍在继续,不出意外,奈拉有望创今年全球货币最大跌幅。

此前,尽管面临很大压力,尼日利亚一直坚持执行固定汇率机制,美元对奈拉的交投范围被锚定在197~199之间,而为了维护这一水平,尼日利亚央行动用了2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默杜·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 一向反对本国货币贬值,但是作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政府约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以及90%的外汇储备均来自石油出口。近日,布哈里不得不公开表示,长期的结构性失衡和过度依赖进口的事实已经残酷地暴露出来。

今年一季度,尼日利亚GDP出现近20年来首次萎缩,外汇储备也在急剧减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已经大幅下降至267亿美元,使得尼日利亚央行不得不进行资本管制和外汇限制交易。

尼日利亚国内市场严重的外汇短缺导致黑市盛行,据悉,在放弃固定汇率制前,在当地黑市上,1美元已经狂飙至可兑换370奈拉,这进一步扰乱国家经济秩序、通胀高企。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尼日利亚经济走向如此困难的地步,在众多石油国家中,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国际油价暴跌,导致了石油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另一方面,美联储开启加息通道推动美元上涨,石油国家货币对美元不断贬值,可谓“雪上加霜”。

因此,越来越多的石油国家加快了“去美元”的步伐。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成为近两年来致力摆脱美元束缚的典型代表。

去年8月20日开始,哈萨克斯坦取消汇率波动区间限制,该国货币坚戈对美元瞬间由197.28贬值到最低256.98,贬值幅度达30%,这一单日跌幅令大部分实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国家望尘莫及。此前,该国央行一直使用外汇储备将汇率控制在一定交易区间内。

取消汇率波动区间限制后,坚戈对美元进入持续贬值通道,今年1月17日,曾贬值到1美元可兑381.1坚戈。

虽然哈萨克斯坦央行此举令市场措手不及,但其“去美元化”的决心其实早已有迹可循。在2015年3月,哈萨克斯坦央行已展开“去美元计划”,减少国家经济对美元的依赖。据悉,该计划实施日期为2015年~2016年,旨在确保本国经济的稳定性、推行无现金支付、减少影子经济,并优先考虑使用本币坚戈。

哈萨克斯坦总统Nursultan Nazarbayev还公开表示,当汇率大幅波动时,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出售美元,兑换成坚戈。

另一石油巨头——俄罗斯为了进行“去美元化”,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自从欧美轮番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直致力于“去美元化”。他大力推动以卢布和人民币开展国际贸易,弱化美元的影响力。

从2014年开始,欧美制裁导致俄罗斯被美元融资市场挡在门外,推动了大型俄罗斯企业陆续将部分现金转移至亚洲的银行,进而推高了人民币在中俄贸易结算中的地位。这一年,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交易总量增长7倍,达到3950亿卢布(约合480亿元人民币)。

随着俄罗斯国内对于人民币交易量的大幅度增长、俄罗斯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和卢布的兑换业务份额的不断增加,2015年3月17日,莫斯科交易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卢布期货交易。

除摆脱美元升值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压力外,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此前曾建议,像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这些过度依赖原油生产的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这样在油价持续低迷的时候可以用外汇储备来支持贫困人口。

“天价罚单”引发欧元区“去美元”行动

2014年,美国监管机构向法国巴黎银行(下称“法巴银行”)开出的90亿美元天价罚单成为近两年来欧元区越演越烈的“去美元”行动的导火索。多个来自欧洲的银行陆续遭到美国监管机构巨额罚款,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开始不断招致其他货币经济体的“奋起”反抗。

时任法国央行行长的克里斯汀娜(Christian Noyer)对美国发出警告称,美国利用自己的规则限制法巴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的美元交易,这将鼓励(银行)“去美元化”。“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并不一定需要使用美元,也可能使用欧元或者人民币。”

此外,一些人士呼吁在欧盟层面寻找办法,试图降低在国际贸易与投资中对美元的依赖。法国财政部长麦克(Michel Sapin)更是对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提出质疑,呼吁全球支付货币实现“再平衡”,称法巴银行案应该“让我们认识到,使用多种货币的必要性”。

麦克呼吁,法巴银行所受到的罚款使欧洲有理由“动员”更多的交易以欧元结算,这样欧洲地区的银行就不会如此深受美国监管当局钳制。

然而,欧元区“去美元化”的呼声能否真的对美元形成挑战?

“偶尔会有俄罗斯或者欧洲某些国家的‘呼声’,但最终还是一个市场选择的问题。”渣打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欧元的使用比例虽然会有所上升,但并不一定对美元构成直接挑战。

“欧元区的经济当前正从危机中逐步走出,从资产配置角度投资者会增加持有,但长期前景取决于增长潜能。”丁爽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是发达经济体中率先从危机中复苏的国家之一,而且潜在增长率似乎长期高于欧洲,所以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未来10~20年内,欧元还不太可能取代美元。

此外,欧元是诸多国家联合起来创造的货币,存在先天的不足,特别是在财政联盟这方面并没有实质进展。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不仅有统一的货币政策,还有统一的财政政策。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去美元化还要看欧洲整个体系,除法国外,欧元区的其他国家及其贸易伙伴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

人民币国际化有望重塑全球货币体系

从全球储备货币过去数百年的变迁来看,一国货币不会成为千秋万代的主宰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多年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正如当年美元取代英镑一样,美元最终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多元货币体系所取代。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十几年后,欧美中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规模不相上下是支持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基本面因素。

“货币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问题。现在所讨论的改革是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内货币体系走向的各种不同版本,包括SDR、纸黄金和多元化体制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中长期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格局。”马骏说道。

回顾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可谓硕果累累。

最受全世界瞩目的无疑是去年12月1日,国际货币i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篮子货币。IMF总裁拉加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人民币进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对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认可。”

拉加德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深谙,人民币加入SDR并非为了一时的自我宣传,这是一个过程。”尽管人民币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进入SDR无疑是人民币和中国金融市场 迈向国际舞台的新起点。

今年3月4日,IMF宣布将于10月1日开始在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报告》(COFER)中,把人民币单列统计。这一举动对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意义重大。除IMF进一步对人民币作出背书外,更有望增强各国央行增持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业内普遍预期,各国央行及货币当局对配置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将明显增加,人民币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比例或增至4%~5%,跻身世界三大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向前迈出一大步。

此外,我国还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市场渗透度。

自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先后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度达到3.1万亿元,对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7日结束的第八轮中美经济对话中,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透露,不久后将在美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

“这一举措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突破。”汇丰银行新兴市场外汇研究主管保罗·马克尔(Paul Mackel)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对话非常重要的突破是美国将建立一个政策框架来促进人民币在美国的贸易和结算,这有利于中国被纳入国际主要的股票及债券市场指数,同时有助于中国在外汇改革的轨道上更进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