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梁秀峰:央企子公司也不能祸害地方环境

2016-06-24 16:56:50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作为央企子公司,本应在保护环境方面先人一步,如今却反而成了环境违法“钉子户”。管理者要反思。

《新京报》报道,近日,昆明市环保局公布了有关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未采取有效覆盖措施防治扬尘污染,被罚款10万元。

如果单是这样一笔环境违法处罚,倒也司空见惯。但媒体发现,这家企业因环保问题,曾经一年被投诉177次,2014年到2016年连续3年被环保部门处罚,这就不免令人惊愕。而资料显示,该公司由云南煤化集团和中国三峡集团两大国企出资组建,曾被列为云南省级重点项目。

可以说,在这一污染事件中,我们看到了环保部门处罚力度不够、当地政府面对污染的无动于衷,以及央企对子公司的管理不善,甚至可能根本就是放纵。

环境保护中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是一直存在的问题。10万元的处罚,比较那些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环保设备,单纯从经济理性考虑,企业自然更倾向于继续污染了。违法企业屡罚屡犯,环保部门还是温和地处罚,实难让企业生出敬畏之心。

除了环保部门处罚力度不足,我们更惊叹的是,云南先锋化工有限公司如此有恃无恐。实际上,既是央企子公司,又是当地重点项目,环境污染事件中的这类剧本,大家已不陌生。比如前不久引发舆论关注的“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偷排污水”事件,地方环保部门曾进行12次检查、巡查并责令整改,但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环保部门更容易施压私营企业,而对于拥有政治身份的国企,尤其是央企,则有心无力。

且不说,这些央企子公司所带来的大项目对当地税收、就业都是有巨大贡献的。在出现环境污染事件时,只要不出现严重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事件,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更乐于维护国企利益。更难为情的是,由于这些子公司背后,往往是财大气粗、权大气盛的赫赫央企,地方政府基于普通民众利益受损与其博弈,即使有心,也难有力。在昆明这一事件中,污染不仅导致民众经济的损失,甚至连种植的蔬菜都不敢吃了,而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持续数年,当地政府难道不察?原因怕也不难理解。

国企存在的目标,是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作为央企子公司,本应在保护环境方面先人一步,如今却反而成为环境违法“钉子户”。央企子公司屡屡成为污染“钉子户”,背后是地方监管乏力,更是央企的管理者不负责任。地方环保部门当然需要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谁家的孩子也是谁家的责任。至少最近曝光的这两起新闻事件,大唐电力和三峡集团难辞其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