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2016对外投资增长4成 创纪录达2000亿美元

2017-02-04 22:09:1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2016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FDI)飙升40%,创纪录地达到近2000亿美元。这组数据来自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和咨询公司荣鼎集团于近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了中国企业2016年在海外大并购的现象。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中企“走出去”投资并购,并在全球布局已成为常态。对于中国2016年的海外投资情况,上述报告称“这亦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顶级直接投资国之一的角色。”

而普华永道同期发布的《2016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7年展望》也支持这一看法,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金额与交易数量均再创新高,其中内地企业海外投资增幅达142%,创历史新高;内地企业海外并购投资金额增长246%,至2210亿美元。

进入2017年,中国仍能持续这种对外投资“猛增”的趋势吗?各方看法中,审慎与乐观同行:在其中特朗普当选总统所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中国政府的新规、外汇出境审批时间的延长等恐对部分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曾表示,在境外投资、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够理性的倾向。对大额非主业的投资和一些不规范的投资行为,要进行真实性、合规性的审核,引导企业审慎决策、精准投资、理性投资。“这是必要的,但是我们支持对外投资这个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中国2016对外投资增长4成 创纪录达近2000亿美元

对欧投资偏爱高科技企业

在海外投资的热潮中,欧盟国家与美国均成为中国投资者所青睐。数据显示,2016年中企对欧洲完成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交易额超过350亿欧元(370亿美元),同比增长77%。

对于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和荣鼎集团的报告指出,来自中国的FDI更喜欢进入欧洲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与2015年类似,中国对欧洲先进制造业的投资资产占中国在欧盟总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特别注重对机械(库卡和德国塑料设备生产商KraussMaffe集团)的收购。其他侧重领域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 能源(主要归功于可再生能源投资等)、交通和基础设施、娱乐业等。相较于2015年投资出现明显下降的领域是房地产。

同时,2016年中资OFDI重新回流至英法德这三个欧盟核心经济体,其中德国(110亿欧元)与英国(78亿欧元)占中国对欧投资总额的53%以上。在其后的是北欧国家。

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偏爱德国。在中国对欧投资中,中国对德投资占到31%,德国成为中国对欧投资的FDI第一接受国,这也是首次中国对德FDI超过了德国对华FDI。

不过,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面对这样的投资局面反应不一。报告指出,包括希腊等在内的国家热情拥抱来自中国的投资,而英德等国却对于是否应当呼吁中欧投资市场准入条件对等以及是否应当升级欧洲范围内对外资的审查制度展开了讨论。

数据显示,2016年中欧双向FDI并不平衡,欧盟在华并购交易额连续第二年下滑,降至77亿欧元。该报告作者之一、荣鼎集团分析师韩那满(Thilo Hanemann)指出:“双向投资间日益产生的差距,正在助长欧洲对于中欧之间缺少根本性‘互惠’的观点。”

与此同时,是否应当建立一个泛欧洲的投资审查制度也在欧盟国之间热议。

这表现在以爱思强收购受阻案中德国经济部强势叫停的表现为标志,欧洲大陆对于中资的怀疑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精品投资银行Ion Pacific董事总经理兼欧洲、中东及非洲主管霍伊(Claire Hoey)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投资者偏重于IT或高科技企业,也导致西方卖家产生怀疑。近期欧美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邀约态度渐趋谨慎,国际市场上也出现了多起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失败的案例。

霍伊指出,部分西方国家的卖家已转向与西方的策略投资者或私募基金进行交易,以此来避免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但这也意味着对投资标的估值往往较中国投资者(的估值)低。

中国2016对外投资增长4成 创纪录达近2000亿美元

至于德国对中资的质疑,霍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德国有可能在这方面将会是个输家。因为在德国存在着这种持续性抵抗情绪的同时,另一方面北欧国家也有着对中资非常有吸引力的科技企业。

上述报告则指出,由于欧盟国家之间看法分歧较大,欧洲建立类似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泛欧审查机制可能性不大,而德国想在不突破欧盟法律的情况下修改本国投资法的空间非常有限。

对美投资总额是五年前的10倍

荣鼎集团在另外一份报告中则就2016年中企对美投资做出总结并指出,2016年中企对美FDI达到456亿美元,使年度并购交易达到2015年的3倍。其中绿地投资有限,主要以并购行为为主(2016年已完成并购交易总额约为440亿美元);这也使得2000年以来中国对美FDI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达1090亿美元。

数据显示,在2015年和2014年,中国对美投资规模分别在150亿美元和119亿美元左右,这令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总额成为五年前的10倍。

与以往相同的是,中国私营民企继续推动中国在美的FDI增长。2016年,来自中国私企的投资占中国对美投资中的79%,与2015年的水平持平。

不过,与2015年产生区别的是金融投资在FDI总额中所占的份额缩小了。2015年,受财务收益驱动的交易在总投资中占比50%以上,201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0%,与此同时战略性投资(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公司投资于其主要业务领域的FDI)在2016年再次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90%以上的中国FDI进入了美国的服务行业和高端制造业。同时,美国房地产和酒店业、信息与通讯技术行业、娱乐业以及金融服务行业继续吸引着中国投资者。不仅如此,中国投资者对美国物流行业、消费品行业和电子产品行业也很有兴趣。

中国2016对外投资增长4成 创纪录达近2000亿美元

中企对外投资下一步走势

展望2017年,荣鼎集团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对外FDI扩张的结构性驱动因素仍然存在,并将进一步在未来几年获得动力;不过新的发展表明,此前的盛况不会在2017年重演。

普华永道也在前述报告中认为,2017年中国并购市场的整体交易金额及数量将会接近或稍低于2016年,其中政府新规将可能延缓海外并购的进程。不过该报告同时指出,政府将继续鼓励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境并购。从中长期来看,促使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驱动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普华永道认为,海外并购在2018年可能继续创下新高。

在外因方面,荣鼎集团则指出,在欧洲方面,要注意来自欧洲的政治反应。外媒对中资收购的报道大幅增加,激励政客将此类交易政治化并增加了对中国交易的民粹主义“膝盖反应”的概率。

在美国方面,经济基本面仍显示中资将持续在未来数年中对美投资。原因包括美国经济将比大部分发达经济体都要好,而中国企业也希望做到品牌升级。

不过荣鼎也指出,中资投资者面临着美国大选后的政治不确定性,即特朗普任命的各项人士代表昭示了在其任下,将对来自中国的贸易和投资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政策。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将在新政府下做出何种改变。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政府上台,令人对CFIUS在其任下是否会加强对中资企业在美并购投资审查十分关切,特别是特朗普在CFIUS相关部门均任命了对华强硬派,这增强了对CFIUS未来裁决走向一定程度上的怀疑。

具体原因在于,成立于1975年的CFIUS是隶属于美国财政部、但跨部门运作的政府机构,其主席由美国财政部长担任,成员则包括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司法部长、行政管理和预算局长、美国贸易代表等共12名。目前上述职务的候任内阁人员均为公开场合的对华鹰派,他们将主导新政府任下的CFIUS审查进程。

伟凯律师事务所(White & Case)中国区并购主管及执行合伙人张钊(Alex Zhang)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对下一步有可能发生的政策性变化,目前还在猜测阶段。虽不敢对其做定性判断,但特朗普上台后,多多少少会有些政策性变化,原因在于“CFIUS是一个法律程序,也是一个多机构(参与的)过程,而政府的每个相关机构在其中都会起到很多作用”。

荣鼎集团同时指出,中国投资者的另一个中期风险,是美国对中国投资所带来的潜在安全和经济风险的担忧:美国国会似乎正在立法方面做出努力,扩大CFIUS审查中国和其他外国交易的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