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成王败寇

2017-08-07 16:32: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据新京报报道,“静海靠近天津市区,东临滨海新区,通过网络招聘等方式,容易引诱着急找工作又不了解情况的大学生。当地城中村多,便于传销隐匿和控制新人。”

8月6日,求职者李文星被诱骗进入静海传销组织的经过查明,5名涉案人员被刑拘。

当天,天津市委政法委书记赵飞下了道死命令:决战20天,彻底清除全市非法传销活动,打掉传销团伙,打不净,不罢手、不收兵。

静海还组织开展打击传销“凌晨行动”,发现传销窝点301处,清理63名传销人员。此外,凡举报传销组织及藏匿的传销窝点,经查实摧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

传销组织盘踞静海由来已久。

2004年,媒体报道“静海开始滋生非法传销”,高峰时从事者达1500余人。如今,静海被称为北派传销的重地,非法拘禁、暴力行为等屡见报端。

13年来,当地对传销的打击未曾断绝。“重拳”之下,传销越来越隐蔽,转为“地下”。传销者基本白天不出来,躲在野外树林深处,以往“上百人成群结队集会”,变为分散成两三人一起走。

受害者群体也发生较大变化,由农村、打工青年,发展成大学毕业生为主。“静海靠近天津市区,东临滨海新区,通过网络招聘等方式,容易引诱着急找工作又不了解情况的大学生。当地城中村多,便于传销隐匿和控制新人。” 反传销人士分析。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朋友陷入传销组织,交钱会放人吗?”

“一般找过来都没事。我们有几万人,都是分散行动,过两天就换地方了”。

8月4日,天津静海区,曹官庄村北庄稼地里,一片枣树林深处,白色塑料布用绳子系在树干上,搭成四角形的简易遮棚,泥地上铺着塑料布及棉被,十多名年轻人或蹲或坐,男士们光着上身或把上衣撩起。

看到生人走近,他们赶紧把衣服穿好——正是静海严打传销时期,这些人在树林、水沟躲避打击,一待便是一天。

▲8月4日,静海曹官庄村北枣树林深处,十多名传销人员搭着简易遮篷,在野外“躲负面”,即逃避打击。

传销窝点

水泥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带新朋友的路上注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提前跟领导(组织者)发短信,不要谈论家里的环境”——传销笔记

60多岁的静海人老张也说不清楚,传销到底怎么开始的。

“忽然感觉静海搞传销的遍地都是。”他形容,近几年白天一出门,环路周边、104国道旁,常有几十号甚至上百人一伙,抱着被子,出去集会上课。

8月4日下午,大口子门村西北角靠近国道处,靠近水坑的一间红顶小屋,无门,玻璃窗碎裂。屋内水泥墙上写有“成王败寇”等字样,燃烧后的蚊香和扑克牌散落在地上。小屋旁干涸的水沟里,遗弃着几床被子。村民指认,这里曾是传销人员上课的地点。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距此约400米的一处废品回收站内,正是传销窝点。屋内杂乱无人,堆满垃圾。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8月4日,静海大口子门村西北角的传销窝点就处在一处废品回收站内。

翻过回收站后门的垃圾小山,是两排平房大院。传销宿舍紧挨厕所,共9间,每3间一组,用废弃的铁门围起。

传销宿舍均无电灯,屋顶破损,被褥直接铺在泥地上,牛仔裤、纸牌、皮包、蛇皮袋、牙刷随处丢弃。在一间30平米、阴暗潮湿的房间,蟑螂乱窜,散发着浓浓霉味。十多块木板搭起的大通铺,裹着杂物的被子,已看不出本来颜色。房梁上垂着系成圆环的白色布条,颇显阴森。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8月4日,静海大口子门村西北角的传销窝点就处在一处废品回收站内,屋内环境脏乱不堪,生存条件恶劣。

曾陷入传销的多名受骗者描述,这样的环境在静海传销窝点很普遍,一间屋子睡了十几名受骗者。他们一日三顿的馒头咸菜。

上述窝点屋内墙面满是“鸡汤文”:“激情成就梦想”、“人生苦短,必须勇敢。笑口常开,及时行乐。”也有一些传销笔记、计算公式。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窝点屋内墙面

另一间宿舍还留有求职简历、成员名单、传销合同书和传销笔记。笔记详细记录传销人员“邀约”“引线人”“带朋友”等话术:“今天这个行业是一个百分之百成功的行业”、“带新朋友的路上注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提前跟领导发短信,不要谈论家里的环境”等。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静海大口子门村西北角的一处传销窝点内,遗留的传销人员笔记。

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宿舍屋后的墙上,都有打过洞的痕迹,一米多高的洞口,如今已用红砖修复。

“不久前,警察来抓人,传销人员开洞逃跑,警察从正门进,他们就抱着被子从洞口钻出来,在树林和水沟里睡了好几天。”村民介绍,传销团伙都是流动的,有时夜里还会回来。

传销人员

“现在不挣钱,以后能挣几百万”

“这些人一般凌晨四五点躲出去,夜里十点以后回来。由于查得严,今年来,传销人员明显减少,但仍有出没。”——当地村民

静海西南方向的上三里村,百余处平房院落紧邻而建,分布密集,几条狭窄的村道从中隔开。

多名村民提到,传销团伙在村里及周边租下民房搞传销。“几乎都是外地口音的年轻人,出门总是几个人一组,早出晚归,躲到外面讲课。”

村卫生室一名医生介绍,搞传销的人特征明显,一般凌晨四五点躲出去,夜里十点以后回来。常看到,二三十个年轻人结伴走在村路上,抱着被褥,衣服脏兮兮,必是传销团伙。由于警方查得严,今年来,村里传销人员明显减少,但仍有出没。

传销人员常到附近小超市购物,方便面、水、火腿肠等是常备品。8月3日下午,记者在一家超市遇见两名外地小伙。“他们就是搞传销的,常来买东西。其中一人连续十几天过来,说是做直销,劝他也不听。”超市老板李军(化名)透露。

两人买了一瓶可乐,在超市拐角闲聊,其中一人皮肤黝黑,衣着邋遢,坐在地板上。他们均称来自河南,一人自称20岁,曾在郑州一所专科院校读至大二,辍学来到此地。另一人自称27岁,来“公司”不到一年。

他们称“我们干的是直销,卖化妆品。这个村子有好多家,各做各的,每个公司做法不一样。”

其中一人告诉记者,“公司”要求不严,不会打人,有吃有喝。“想回家是可以走的,我是不想走。”工作“不算合法但也不犯法”,“我们有产品,以后会有很多门店。现在可能不挣钱,但以后能挣的。做这个的人也不一样,有人几个月、半年就挣到钱了。这里做得好的话,挣几百万也不难。”

二人承认,家里不支持,“跟他们说不清楚”。但在这里吃住都能保障,也能用手机,“不同公司规章制度不同,我们要求不能喝酒,有些公司要求不能打架,否则会被开除。”

对于“生活有保障”,李军表示,皮肤较黑的男子常买方便面等食品带回去,三四个人的量。“他身上很少有现金,每次最多花十几元,钱也是别人通过手机转的。还买过两次啤酒,两块钱一瓶,喝不完就存在店内,下次来继续喝”。

“蝶贝蕾”模式

三两天就被骗进来一个

“来的第一天,组织会强迫新人打电话报平安,并强调已离开天津,全程有数人监视。”——传销受害者

静海传销中,“蝶贝蕾”犹以为盛。据平安天津官微通报,该传销组织规模庞大,等级分工明确,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参与者达7000余人。其中,在静海及周边地区发展传销人员达1600余人,占比近23%。

早在2006年,“蝶贝蕾”传销案被山东聊城警方破获,涉案者达50余万人,涉案金额20亿,犯罪嫌疑人遍布30多城市,是彼时全国破获的最大传销案。

去年11月底,大学毕业生海啸(化名)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希望找份软件开发工作,被骗入静海上三里村一处蝶贝蕾传销窝点。

“三两天就会被骗进来一个。有人在外面避警时趁人不注意逃跑,也有人晚上翻墙逃跑(传销人员一般租住低矮平房,两米多高)”。海啸说,很多人没跑掉又被抓回来,踹上几脚,再遭“大佬”一顿训斥,并面临更严格的监视。

他回忆,传销组织者监视、控制人身自由,甚至动手打人。此前有人借上厕所喊“救命”,被按在地上打,居民和房东听到后报警,全部团伙被带去派出所。“在传销组织内部,如果打人,一旦被抓损失就大了”。

“蝶贝蕾”传销,以高端化妆品吸引传销者入会,缴纳2900元“会费”,即可入伙。组织内部分工明确,分为会员、推广员、培训员、代理员、代理商五个级别。上百人分布七八个窝点,到达培训员级别,就可管理窝点。

“组织者会告诉新人,做到代理商级别每月可以拿到3.8万元,出局的话,奖励290万。”反传销协会成员张明(化名)介绍。

在传销培训和宿舍现场,记者均未看到蝶贝蕾产品的踪影。张明介绍,产品只是概念,并无实物,参与传销者不断发展,成员获得收益,从而获取分成。

多名曾被骗入静海蝶贝蕾的人员也证实,只知道这是一种高端化妆品,不管买多少套,也没给过实物,更没见过产品。

 

静海传销13年起底:窝点如垃圾堆 墙上写着成王败寇

 

▲蝶贝蕾宣传条幅。图片来自齐鲁网

海啸花数万元后,升到管理层,获得一定程度自由,最终伺机逃脱。

“洗脑”是传销的重要环节。海啸介绍,通常是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比如平时会聊“怎么成功”类的话题,吃饭时强制规定每人都要讲话,讲怎么提高身价等。“进传销后要交钱,很多人交了钱觉得不甘心,只能继续干了”。

此外,新人入会,先将手机控制起来,每次通话,全程有人盯着,一旦用完立马收走。还会将新人“软隔离”,阻止新人跟其他人交谈或逃跑。

传销“围城”

静海传销案占全市近半

“今年以来,破获传销犯罪案件81起,刑拘252人,清理窝点168个,遣散1160人,解救被骗参与传销人员160名。”——天津警方

“去静海殡仪馆。”

“你们是不是去找传销的?我每天接触很多打车的传销人员,还有来救人的,都去殡仪馆。”出租车司机说。

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就陆续有乘客来静海找亲属,最近三四年,寒暑假尤其多。“都是来找大学生的,有时一天能遇到两三个。”

殡仪馆附近村民提到,传销人员经常来此“上课”。

双塘镇八里庄村也有村民称,田间树林里,常有传销人员聚集。“每天早上四点多就来了,到晚上才走,有时就住野外。”

新京报记者连日来探访发现,在静海大口子门村、小口子门村、曹官庄村、大河滩村、小河滩村、三街村、新一街村、花园村,上三里村、下三里村等地,均有传销人员的身影及窝点。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站收录,2012年至今,天津法院一审审结的231件传销案,116件发生在静海,占比近半。此外,16个区中,距静海较近的武清区(25件)、滨海新区(25件)、西青区(13件),传销案件也相对较多。

《中国工商报》2015年1月报道,静海自2008年以来,累计取缔传销窝点1300个,教育遣返参与传销人员3.5万人次,解救300人。

天津警方表示,2015年、2016年,累计刑拘传销者近400人。今年来,破获传销犯罪案件81起,刑拘252人,清理窝点168个,遣散1160人,解救被骗人员160名。

多名熟知静海传销的反传销人士介绍,静海距天津市区36公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给了传销滋生的土壤。公开数据显示,静海总人口近80万,其中外来人口占比近25%。

资深反传销人士李旭分析,静海靠近天津市区,东临滨海新区,交通便利,物价房租低廉,平房城中村较多,适合传销生存,便于传销隐匿和控制新人。此外,通过网络招聘等邀约新人到天津市区或滨海新区,再转移至静海,着急找工作的大学生,不会怀疑太多。

升级扩张

待业大学生成受骗目标

“此前传销通过拉熟人方式,现在以陌生人为主,通过网络,受骗大学生群体占到80% 。”——反传销人士

静海传销13年来,洗脑模式并没有变化,主要是邀约方式变化。多名反传销人士介绍,静海传销属北派传销,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控制人身自由。新人外出,都会有两个“老人”陪着,带到偏远地方进行集会活动。

“以往传销拉的是熟人,现在都是陌生人,约会、网聊、旅游、招聘,随便骗。”海啸说,如今传销“寻找目标”一般通过QQ群和招聘网站。

李旭回忆,2015年之前,都属于静海传销比较猖獗时期,经常有成群结队的传销人员出去上课,基本处于半公开化。这两年随着静海严打,传销越来越隐蔽,转入地下。

传销地点也不断往外迁移扩张。据公开资料,此前关于静海传销地点的披露多位于静海镇。张明“捞人”时发现,目前静海传销窝点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部的平房区,严打之下,传销也从城区不断向郊区村落及沧州廊坊等地转移。

较明显的是,受害者群体发生较大变化。以往主要是农村打工青年,现在则以大学生为主。

出租车司机老陈曾拉过多名从传销组织里逃出来的大学生,送去天津站坐车。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他会不要钱。

反传销人士老王解救过上百名受骗者,当中80%都是大学生。

去年11月,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小娟(化名),在多个网站投简历后,接到“远程物流公司”工作人员电话,要她到静海参加面试。

前往“员工宿舍”的路上,小娟察觉到异常,“车往郊区位置开,都是破旧平房。”下车后,她给老乡发了定位。

被带到窝点后,小娟的手机被拿走。之后,老乡打来电话,对方拿着手机,教她说“通过面试,感觉不错。”小娟假意答应,并找机会用方言告诉老乡自己受困,最终获救。

更多的是悲剧。中国裁判文书网提到,同样在静海,满某等人被传销人员以找工作为名骗去,并限制人身自由,多次遭受殴打。

在被安排“郊游”返回,三人趁机逃跑。试图穿过水坑时,满某不会游泳,在坑边绕行时不慎掉进水里溺亡。

捞人生意

“一万块,一天时间找到人”

“就一天时间,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也帮不上别的忙,一万块钱,一手交人一手交钱。”——“捞人”的静海人

大量传销人员盘踞,静海当地延伸出一项“捞人生意”。

反传销人士张明说,很多时候,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会借助本地人力量,花上几千块钱捞人。“一手交人一手交钱”。

东北人老王常年在天津、河北一带“捞人”,收费2万左右,先救人后给钱。2015年4月初,记者曾随他在天津一个传销窝点,救出被困28天的小静。他在静海生活了20多年,熟悉这里的大街小巷。“静海的窝点,我能掌握百分之六七十。”

手机定位是老王找人的惯用手段,锁定人在哪个片区后,靠着经验,再挨个窝点去敲门。他透露,“我有关系,每定位一个手机,要给对方六七百元”。

如果还是找不到,老王就锁定传销窝点和具体组织者,以此威胁要人。“反传销组织锁定窝点,就等于抓到他们的把柄”。2015年7月底,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解救了一名大学生。

静海的出租车司机也熟识“捞人者”,并介绍当地人“王哥”(化名)。

8月4日晚,“王哥”称,只需提供受骗者的个人信息,并说出何时来静海,便可帮忙找人。“就一天时间,如果找到人,我拍个照片你来确认,一万块钱,一手交人一手交钱。”

“王哥”在静海开宾馆,捞人时回避跟受骗家属见面。去年“捞到”一个安徽男孩,他父母离异,被骗到静海一年多。

男孩见到爷爷时,扑通一声跪下抱着爷爷哭。后来知道,这男孩是在天津读书,家里条件不好,大一暑假被人骗到静海打工,结果就陷入传销组织。他用各种借口从家里骗了几万元交给传销组织。“我当时教他去派出所开个证明,证明自己被传销骗了,看学校能否让他再回去上学。”

在静海当地人看来,传销屡禁不止,还是“快速致富心理”。他印象中,这些传销人员精神正常,但不和陌生人搭话,身上衣服很脏,裤子上都是泥。“以前有人看到他们,想招来干活,对方却说,我不干你这个,到过年我就能开宝马了。”

重拳打击

摧毁传销举报者奖2万

“凡举报非法传销组织及其藏匿的传销窝点,经查实摧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静海打击非法传销办

8月6日,求职者李文星被诱骗进入传销组织的经过查明,5名涉案人员被刑拘。

警方查明,“蝶贝蕾”传销组织成员陈某,利用手机和邮箱在“BOSS直聘”上,冒用“北京科蓝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之名,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李文星投发简历后,陈某于5月20日将他诱骗至静海,后向传销组织上级张某汇报,张某又向上级胡某汇报。

胡某安排传销人员江某某接站,后将李文星送至静海镇上三里村艾某某管理的寝室。随后,李文星又被转移至静海镇杨李院村胡某管理的寝室,最后被转移至静海镇杨李院村李某某管理的寝室。

经调查取证及相关涉案人员供认,确认李文星在静期间交付传销产品费,正式加入传销组织,并在后期已不需要被控制,可在传销组织内部自由活动。

截至目前,陈某等5名涉案人员已被抓获,江某某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被刑拘,其他4人因涉嫌非法拘禁被刑拘。

天津市委政法委书记赵飞表态,决战20天,彻底清除全市传销活动,打掉非法传销团伙。

当天凌晨起,静海区还组织开展打击传销“凌晨行动”,全面清查传销人员。截至上午11时,共发现传销窝点301处,清理传销人员63名。

静海区打击非法传销工作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对举报非法传销组织的个人实行奖励:凡举报非法传销组织及其藏匿的传销窝点,经查实摧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举报重大传销案件或传销组织重要骨干成员的举报人,视情况增加奖励金额。举报电话:022-681237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