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这件事越干越牛 已经引起外媒广泛关注

2017-12-30 11:09:48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中国的这件事越干越牛,引起外媒广泛关注

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到如今,中国创新势头强劲已经有了多项数据和多方观点支撑。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专利申请量达到了263.94万件,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110.18万件,占比41.74%。

该部门2017年12月份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6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81.2,比上年增长5.7%。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推进。

而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在140多个经济体中,创新指数上升到2017年的第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俱乐部的发展中国家。

这引来多家外媒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持续关注。FT中文网25日发布的署名文章就表示,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室主任、研究员戴建军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创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两年就可以有成效的,中国目前的创新发展阶段也是经过多年积累而形成的。

中新社发 王海滨 摄

多行业出色表现引外媒关注

中国创新风潮涌起已久,而经过时间的洗礼,如今成果凸显。

据德国经济新闻网站12月20日报道,中国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数字应用、因特网和通信行业的先驱。

这样的判断正是基于中国通信业近年来出色的表现。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陈因28日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事业单位牵头开展343项国际标准制定,《智慧可持续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等197项工业通信业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中国工业通信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截图来自西班牙《国家报》网站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4日报道,中国正经历一场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其实力已经可以与目前该行业的领导者美国相竞争。“在快速创新的年代,中美人工智能双寡头的局面其实已然来到”。

瑞银中国证券主管侯延琨25日发布在FT中文网中的署名文章更指出,一股创新风暴正在中国崛起,主要集中在IT和新兴产业,虽然在高端制造业和医疗卫生行业还有所欠缺,其规模之大可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文章例举了如2015中国科学工作者在SCOPUS杂志发表论文数量排世界第二、近年来中国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激增等多项量化指标来佐证,中国在过去十年在创新领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同时,该文还分析点燃中国创新火花的四项主要因素。分别是:政府对初创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政策扶持;灵活的市场生态,或者说是“野蛮生长”;工程师红利;充裕的储蓄提供了大量的创新资金。

同样认为中国政府大力政策扶持使得创新动力强劲的还有《时代》杂志。该杂志在其法国版报道中表示,中国在世界研发领域里占有重要地位,创新占GDP的比重正在追赶欧洲,这些得益于中国政府支持建设研究中心、科技园区并完善保护创新的法律,积极构建国家创新体系。

戴建军表示,中国创新发展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这样一条道路。但在过去几十年,大家并没有觉得创新成果如此明显,主要是因为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创新起点低,还处于引进技术的过程中。

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的阶段,如今进入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并重的阶段。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动能得以激活,才有了现在的创新发展良好势头,甚至部分领域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前沿,实现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领跑的飞跃。

而且,现在也到了一个技术进步加速的时代,产业变革正在孕育过程,新一轮技术革命就要开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IT领域表现格外亮眼。

中新社发 殷立勤 摄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完善机制

当下中国创新的亮眼表现让外媒对未来也产生了积极的预期。

欧盟观察家报网站的报道称,未来几年来自中国的企业将占领世界市场,欧洲甚至是美国可能会面临严峻的困难,这种结构性的转移从欧洲人的各种防御措施中就可以看出端倪。例如,中国人在电池市场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已经令该行业的欧洲企业团结在一起,缔结了一个联盟,目的是夺回在此前失去的市场份额。

日本经济新闻28日撰文表示,中美两国投入巨额资金、展开竞争的局面日益明显。报道还称,日本要通过创新在世界上保持存在感,就需要大胆重估此前的成功经验。

戴建军表示,中国创新规模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所言非虚。因为,中国创新在成规模的前提下,也更加向质量化的方向迈进,创新的质量不断提高。而这都将在未来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们除了论文发表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戴建君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独角兽企业数量现在也位居全球第二。而越来越多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吸引着全球风投关注,这就预示着一种未来趋势。

中国从前几次工业革命的落后者,到如今已经参与到科技革命的进程中,并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形成竞争的格局。

德国《投资》网站报道就称,在全世界所有从初创企业爆发成长为成功企业的“独角兽”中,超过1/4都来自中国。报道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络用户和最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创新条件良好,随着创新能力的增强,其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但中国创新从“量”到“质”,还需要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戴建军就表示,中国目前的创新发展态势虽然较好,未来发展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高端制造业和医疗卫生有所欠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待突破。

其次,创新体制机制仍待完善优化。

同时,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创造就业》显示,中国位于全球营商环境评价第78位的排名,在世界不断提高对中国评价的同时,其实如中西部等地区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