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年关将至各类诈骗事件频发 送你一份“防骗指南”

2018-01-05 16:28:22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年关将至, 是时候更新你的“防骗指南”! 广州市反诈中心告诉你,骗子还有哪些“新招”“大招”

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李维宏 张毅涛 梁荣忠

“检察院”来电,大学退休教授被骗1058万元;

“电信局”来电,中学退休校长被骗157万元;

 

 

“公检法”来电,退休医师被骗242万元;

“快递员”来电,医院主任被骗660多万元……

记者4日从广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了解到,岁末年初,各类骗局频发。近期,广州市已先后发生多宗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的电信诈骗案件,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损失最大)、网购类诈骗(发案量多)相对突出。

同时,骗子的诈骗伎俩也在不断更新。2017年下半年以来,广州陆续出现“骗中骗”、“连环骗”等新型诈骗手法,甚至有被骗事主被骗子“洗脑”,成为骗子的“帮凶”和“共犯”。

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全市所立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4.7%;全市公安机关共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53个,实际破获案件3421起,同比上升89.8%;广州市反诈中心已成功为9万多名群众挽回2.94亿元的经济损失。特别是2017年4月份以来,反诈中心应用多个科技系统挖掘预警数据,提前介入,提醒、劝阻潜在被骗群众8.6万多人,日均拨打劝阻电话1000多个,从源头大大压减了诈骗案件的发生。

临近年关,骗子还有哪些“大招”?如何醒目防骗?

1

“公检法”类诈骗猖獗

退休教授被骗千万存款

2017年8月6日,反诈中心接某大学退休教授报警,称被骗1058万元。这也是2017年度广州警方接报的单笔损失最大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5月初,这名退休教授在家中接到自称“检察院”办案人员的电话,称她涉嫌一宗“148万元特大诈骗案”,并发来一份“传票”。她一看,惊慌失措,积极配合“资金调查”证明情报。

5月初至8月初,她将自己及女儿的全部存款约89.3万元全部汇集到自己名下的账户内,随后陆续向多名亲戚朋友借款459万元。在“检察官”建议下,她还把自己名下的房产以510万元变卖。

随后,“检察官”又指引她去酒店开房接受电话调查,并教她操作提供验证码、密码器密码。老教授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安度晚年的房子、向亲友借来的款项一共1058万元,就这样尽数被诈骗分子转走。

2017年12月14日、25日、28日,广州接连发生3起冒充“公检法”机关的电信诈骗案,被骗数额都超百万。

某饮食公司一名年轻女财务,接到了冒充“通管局”的电话,对方QQ发来“逮捕令”,引诱女财务将400多万元转入骗子账户。某中学退休校长因接了一个自称“电信局”客服的电话,一个月内就将157万元转入所谓“安全账户”。花都区某退休女医师,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来电,骗她转账242万元至“安全账户”自证清白……

记者从广州反诈中心了解到,2017年,广州“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警情同比下降44.8%。此类案件危害最大,在全部诈骗案件中占比不到10%,却造成了超过50%的经济损失。

2

“连环骗”成新套路

受害事主反成诈骗“帮凶”

近日,据反诈中心警情监测发现,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案件出现“案中案,连环骗”的新诈骗手法。本是受害者的事主,懵懵懂懂中又被骗子以“戴罪立功”“做好事”等借口所利用,成了“帮凶”和“共犯”。截至目前,广州共接报两宗此类新型“连环骗”案。

12月19日14时许,何老太太家中固定电话接到一名自称中国电信工作人员的女子来电,称何老太的个人资料可能外泄,并将电话转至一名“警官”。“警官”称何老太涉嫌一起200万元诈骗案,并通过QQ发来了其警官证、协助调查密函等照片,要求查询事主账户是否涉案。

12月22日12时左右,何老太按要求在某宾馆开房等候与其派来的人见面,并用纸将存折及银行卡账户账号、余额及密码抄下。之后一女子拍门进房,并出示一张“辅警执勤证”,名为郭某。事主按要求将存折、身份证原件交给她。郭某离开后,何老太觉得可疑,遂报警,民警马上指引其办理冻结手续。正在银行办理冻结时,事主遇见郭某,遂与保安员扣住郭某并报警。

经讯问,19岁的郭某竟也是一名受害者。她是福建省某学院护理系二年级学生,12月20日下午,她接到一自称是某市“警官”的男子电话,让其到广州帮一个老奶奶拿一些重要的东西,“当做是为国家做好事”,还转账1000元让她立即买机票到广州。

12月22日,郭某到达广州,“警官”QQ发了一张“某公安刑警队协勤证”给她,并让她打印出来交给何老太,收走其存折、银行卡和身份证。当郭某按照“警官”指引到银行,欲将何老太存折里的钱转出时,被当场抓获。

3

网络婚恋诈骗多发

离异女遇“婚骗”损失700万

2017年,网上以婚恋为名进行诈骗的案件也多发起来。

2017年12月3日,反诈中心接到事主罗女士报警,称被人以结婚为由骗走近700万元。

8月初,一名自称是“某金融公司企划部副部长”的男子主动联系事主,双方互加QQ及交换电话。每天早晨,对方都会主动打电话给事主嘘寒问暖,让已离婚十多年的事主感觉很温暖。

10月5日,对方告诉事主,其国外分公司要做一个理财融资项目,完成这个项目就马上回广州与事主见面、结婚,并称为了尽快完成项目,曾挪用公款15万美元,目前还有3万美元资金缺口需填补,要求事主帮忙。

热恋中的事主没有怀疑,直接向对方转账10万元。之后,对方继续解释“理财融资”高收益高回报,又让事主一口气转账25万元。

一番转账下来,对方摸清了事主的财力,继续升级诈骗剧本。期间,有自称“某国金融厅”的人电话通知事主需缴纳6%“手续费”,有自称“某国金融厅拨款部门”的人要求交15%的“境外所得税”……事主一步步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公积金以及住房抵押、借款等,共凑集697万元给对方。

12月1日,对方告知事主,买了12月2日航班机票来穗相见。事主在机场等到深夜,仍不见“男友”身影,才意识到可能被骗了……

反诈中心提醒

1.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不存在“电话办案”,没有“安全账户”,要求做“电话笔录”、“绝对保密”、上网查看“通缉令”、接收“逮捕令”的,都是骗子!

2.凡是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客服人员,以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等为由主动帮忙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骗子!

3.任何要求把资金归集到指定账户(无论是自己名下的账户、还是对方提供的账户),要求开通网银,提供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骗子!

4.绝对没有所谓协助办案的“特派员”、“专案人员”,公检法机关也不会要求事主到酒店开房协助办案。

5.网上交友须谨慎,没有核实对方身份前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凡是遇到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的,多数是骗子!

制图/陈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