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罗振宇:用逻辑重新理解中国 创新模式全球独有

2018-01-09 14:42:10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青年中国说)罗振宇:用逻辑重新理解中国 创新模式全球独有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夏宾)2016年3月,一本正红色封面的书《中国为什么有前途》闯入了大众视野,主打知识服务的App“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是书的作者,在书封面的底部印着一行黑色小字“未来二十年中国经济会一路向好”。

罗振宇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杜洋 摄
罗振宇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那一年,中国全年GDP增速回落至6.7%,较2015年再降0.2个百分点。

2017年12月31日,罗振宇在上海举行跨年演讲,以“中国式机会”为主题,再次向外界喊出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与机会。

这一年,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录得6.9%、6.9%、6.8%,2017年的全年增速有望在时隔6年后迎来第一次回升。

“今年(2017年)对于我来说是重新理解中国的一年,这非常有必要。”罗振宇在演讲后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解释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逻辑自洽,西方唱衰中国为何一直落空,中国经济发展有何独特性,“对于这些疑问是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

外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经济虽发展迅猛,但模式并不独特,用日本学者提出的“雁阵模型”理论,中国近一轮经济“奇迹”是随着成本的提高,产业会在不同国家间转移,从美国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然后是中国,言外之意就是中国虽规模大,但干的是低端行业,不可能永远是“世界工厂”。

产业会随着成本变化不停转移,因此受益的中国会先腾飞再老去?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罗振宇指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恰恰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升高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直到今天,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也没有停止,“这样的现实用过去的‘雁阵模型’、劳动力成本要素分析的话,渐渐地会发现这不成立,不论是日本的经验,还是西方比较优势理论,都解释不了现在这个啥都做、啥都行的中国。”

罗振宇认为,之前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是当时西方国家整体进入了创新经济而把生产流程外包,把成本和风险转移,而这个承包方必须能同时满足效率和弹性,放眼世界制造业领域,只有中国可以做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的供应链网络由很多专业化、高密度的小企业形成,既有高度分工带来的效率,又有随时动态重组带来的弹性。

现如今成本上升有无影响?罗振宇举例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苹果生产线能迁回美国,但苹果CEO库克给出的回答:不是成本问题。因为只有在中国,能找到足够的人才和满足要求的供应商。

由此,罗振宇直言:中国是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供应链网络,所以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并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终点站。

重新理解中国的背后还发现了可持续的中国式机会。

“过去,我们的发展就像绿皮火车那样,靠单一的火车头拉动所有车厢。但现在,绿皮火车成为了动车,每节车厢都有自驱力,又为整体提供驱动力。”罗振宇指出,普通人在传统行业中积累的经验、优势与技术在和互联网结合后被放大,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罗振宇认为,中国正在诞生全球领先独有的创新模式。

他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共享经济领域、“得到”App所在的知识付费领域等都是在中国特有商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2017年标志着旧的、以中国追赶美国为基本经济发展模型的时代正式落幕,属于中国社会独特特征的创业创新模式时代开始冒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