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浙江两会聚焦“高质量” 三大变革展现经济新气质

2018-01-31 14:52:19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浙江两会聚焦“高质量”三大变革展现经济新气质
    图为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 张茵 摄

艾森网杭州1月31日电(童静宜 张煜欢)在今年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将2018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定为增长7%左右。数字背后,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路径。

这两天,“高质量”也成为浙江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报告时的高频词。人们注意到,今年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未来五年浙江省将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对浙江来说,推进“高质量”、培养新气质,离不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

质量变革: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在不久前的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实施“质量提升大行动”,提升浙江经济竞争力。对新经济来说,质量变革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当中,我们解决的是一个‘有没有’的问题。在如今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就必须解决一个‘好不好’的问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委书记杨烨表示,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发展模式,这其中离不开“品字标浙江制造”的催化作用。

据杨烨介绍,“品字标浙江制造”是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打造的全国首个区域型公共品牌,目前浙江已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02个,137家企业获得249张“品”字认证证书。一批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一批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如浙江嵊州的亿田电器,该企业2016年成为浙江集成灶行业第一家通过“浙江制造”认证的厨具企业,不少关键技术指标远已高于国家、行业标准,达到国际标准,每台产品因此多卖1000元。

还有闻名全国的康奈集团。作为全国制鞋标委会皮鞋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单位,康奈集团于去年12月收到了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颁发的“浙江制造认证证书”。浙江省人大代表、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蔡发荣告诉记者:“‘浙江制造’企业不仅率先认识到质量提升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更期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浙江要新增500个“浙江制造”标准,“品字标”企业达到500家。质量变革在解题“好不好”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浙江经济新气质。

效率变革:新动能要改造旧动能

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除了质量与标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至关重要。在浙江省人大代表、杭州发改委主任洪庆华看来,这种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

“以杭州为例,杭州的现状是新旧动能呈现‘两张皮’的状态,现有的新动能不是从旧动能长出来的,不是从民营经济自然而然的产生的。”洪庆华告诉记者,以新动能改造旧动能,用好“互联网+”是关键。

据洪庆华介绍,目前杭州有两项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即让机器能够感知、传递和自我诊断问题的ET工业大脑以及用智能技术提高现有城市资源配置能力的城市大脑。

“工业大脑实际上就是‘会思考的机器’。”浙江省人大代表、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向记者解释道,“原先的传感系统没有大数据的支撑,数据采集系统和最终执行系统中间始终缺一个‘大脑’。如今的工业大脑能非常细微地感知到每一个数据,从而达到精确制造的目的,实现智能化发展。”

新动能不断加快智能化步伐,“老底子”的旧工业也亟待焕发青春。据洪庆华介绍,目前杭州规划中的城东智造大走廊就集中了杭州60%的工业,未来将逐步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同时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实际上这就是杭州工业的主平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洪庆华如是评价。

新旧动能转换间,效率与效益协同提升,高质量发展又迈进一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浙江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小企业,加快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技术改造。

动力变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第一驱动力

高质量发展强调全面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则是提升生产能力、提高市场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实现协调发展的第一支撑。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科技厅副厅长章一文表示,浙江正积极利用好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以创新驱动来推进新的经济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7年浙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1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856家,“三新”经济增加值预计达到1.25万亿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对产业动能提升带来的是本质上的转变。浙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推动新经济发展上下了很多功夫。”章一文举例道,“如正泰集团从低压电器做到了新能源的解决方案,其中涉及到很多新的黑科技,同时通过打造专业化的孵化器发动企业员工的创新动力。”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叶志卿也告诉记者,该公司已建成浙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作为科技型企业我们清楚认识到,科技创新就是高质量的基石。”

在章一文看来,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积极创新应用新技术,对于浙江经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2017年,浙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1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达20%。

“下一步我们也在谋划,如何进一步提升浙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能力,更好地增强浙江科技创新势头。”章一文表示,人才依旧是科技创新重要的源头供给,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人才合作,同时加快成果转移转化,以此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而今,这三大变革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强大马力,在向前奔进中日益彰显出浙江经济独一无二的新气质、新面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