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农历: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贵州六盘水:“冷资源”变“热产业”

2018-02-07 16:04:45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245

贵州六盘水:“冷资源”变“热产业”
    “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陈威 摄

艾森网六盘水2月7日电 题:贵州六盘水“冷”资源激起热效应

作者杨云

作为国家低纬度、高海拔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优选地之一,贵州六盘水依托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从2012年起,六盘水市先后建成了“冰雪童话”梅花山国际滑雪场、“林海雪原”玉舍雪山滑雪场、“云上雪野”云海乐原滑雪场、“乌蒙大草原”滑雪场4个低纬度的天然高山滑雪场,建成各类雪道18条,最长的赛道近1公里,既能达到举办赛事的标准,也能满足普通滑雪爱好者的需要,4个滑雪场可同时容纳2万人。

“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陈威 摄
“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陈威 摄

在六盘水,玩滑雪、吃烤羊、观风情。随着交通条件以及吃住娱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冬季到六盘水来玩雪的游客越来越多。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除了景色美,体验感也强。”大连滑雪客李波说。

“我们对来到‘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的中外游客都做好热情充分的接待准备,让大家吃住行玩都能获得幸福的旅游体验。”六盘水市旅发委向外界表示。

六盘水将冰雪运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利益分配机制为链接,通过贫困户入股滑雪场建设和经营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参与滑雪场入股分红,让“冷”资源产生“热效应”,实现“体育+旅游+扶贫”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有效辐射周边25个乡镇197个村15.69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冰雪运动和旅游,消除“空壳村”131个,减少贫困人口6.2万人。

得益于六盘水“造血式”的扶贫,钟山区双戛社区高炉村的村民锁兴云也顺利实现了他的冰雪致富梦。

2016年,锁兴云把家里的10亩土地全部入股到梅花山旅游公司,成了滑雪场股东,2017年就拿到分红16000元。除此之外,锁兴云在滑雪场工作,每月还能有2200元的收入。

“过去‘靠天吃饭’吃不饱,现在‘靠天吃饭’收入翻了数倍。”锁兴云说,“‘传统农业’与‘农旅一体’收益不一样。”

梅花山在搞旅游开发之前,高炉村是早上吃洋芋饭,晚上喝洋芋汤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700元。

靠山吃山。和锁兴云一样,高炉村的村民们不但入股成为滑雪场的股东,还在里面当保安、当服务员,就地开设农家乐、农家旅馆,创业就业加入股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高炉村已解决300余名培训村民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与2014年相比,高炉村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为97.66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穷帽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00元,增幅达68.72%;贫困群众减少55户248人,贫困发生率从36.4%下降到7.2%。

过去每到冬天,易产生凝冻,,六盘水主要工作为“保电、保煤、保畅”。随着贵州立体交通完善,绿色转型的六盘水把“冷”作为资源,对“冰雪”在利用上创新,让“冷资源”变身“热产业”。“南方+滑雪”的“组合”顿时赚足了外界眼球,旅游“热效应”顿显。

近年来,六盘水不仅到广州、重庆、武汉、昆明等国内城市“卖雪”,更走出国门,把六盘水的“雪”卖到了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大众冰雪季系列活动以来,六盘水市共接待省内外滑雪爱好者约44.6万人次,为当地交通、餐饮、旅游住宿带来勃勃生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