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民生账更要明算:谁的孩子谁抱养 谁的承诺谁兑现

2018-02-26 10:54:05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民生账更要明算(金海观潮)

吴秋余

“谁请客?谁掏钱?”这句春节宴席上老生常谈的玩笑话,却曾经是困扰不少地方民生建设的“老大难”。近日,随着《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出台,基本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基本住房保障……八大类18项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有了法定的“埋单者”。

民生改善,千头万绪,但说到底还是花钱的事。如果民生项目成为空头支票,不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信用和权威性。办好公共服务项目,兜牢民生底线,关键在于明确财政支出的责任。责不清则事难成,不把掏钱的责任分清楚,公共服务就会出现没人管、抢着管、胡乱管的现象,一些本可由市场调节或社会提供的事务,财政包揽过多;一些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承担不够;一些本应由中央直接负责的事务却交给地方承担;而一些宜由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过多,地方没有担负起相应的支出责任。

 
 

 

“治大国如烹小鲜”。政府财政支出虽然数额庞大,但也要像老百姓过日子一样学会精打细算。居家过日子,就要懂得亲兄弟明算账,一项民生支出,只有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才好定蓝图、谋规划,才能让民生建设的钱有来源、有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抓住了我国当前民生领域财政改革的关键,既能保障民生支出力度,让老百姓踏实过日子,又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民生改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一方面,谁的孩子谁抱养。通过设立共同财政事权,并分清各自的支出责任,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将实行按比例分担,并保持基本稳定,从而解决中央与地方部分财政事权不够清晰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权责清晰的基础上,今后9项基本公共服务有了统一“国标”,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站上统一的民生起跑线,民生保障网将更牢更密,社会服务也会更加公平。

另一方面,谁的承诺谁兑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只有让各级政府知道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才能更好地掂量清楚自己的钱包鼓不鼓。在落实“国标”的基础上,今后地方因地制宜拿出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地区标准,高出部分所需资金自行负担。有了财政的“紧箍咒”,各地花钱才不会大手大脚、没有约束,在上马重大民生工程时才会从严把关、谨慎行事,避免决策拍脑袋、实施拉饥荒的尴尬局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正是各地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更多可用财力投向民生工程,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更要量力而行,严格落实财政预算要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定过高的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打算,给老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涉及众多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设计,稳步推进。这项改革还在路上,未来还要加快推动其他领域划分改革,并推动形成保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要用科学规范的财政制度,算好民生改善的账,管好政府花钱的手,让财政的每一分钱产生更大的价值,防范可能的财政风险,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打牢根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