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微课在知识付费时代受青睐 准入门槛低等成监管难题

2018-03-23 15:00:59 信息来源:央广网 发布者:isen点击量:

微课在知识付费时代备受青睐 准入门槛低等成行业监管难题

央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江苏台记者曹勇 苏州台记者陈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知识问答在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两年内,知识付费已经出现了社区问答、直播、课程付费、内容付费等形式,覆盖了早幼教、口才培训、情商、财经、国学等诸多领域。如今,微课成为眼下知识付费时代深受网民青睐的“爆款”。

知识付费活跃用户规模突破1000万

市民梅女士通过微信公众号购买了一款学发声技巧的微课,学起来又方便又轻松,课下练习有疑问了还可预约老师再点对点视频指导。“我是随机的,有功夫就听。也不贵,9块9一节课。听课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他会教你一些方法,比如怎么深呼吸、怎么提高口部的灵活度等,每节课有不同的主题。”

 
 

 

让学习无处不在,像梅女士这样的“微课达人”已经越来越多。从养花、减肥、育儿到学外语、烹饪、书画,网络上的各类微课内容也五花八门。而购买各类课程价格也不贵,一般十节课收费在一两百元左右,用户购买后,可以随时加入相应的课程群学习。市民邹小姐说,身边一些闺蜜都在上各种微课,自己也报了在线瑜伽课程:“想买哪项就买哪项,选择自主方便。像放假了我不想出门,就宅在家里看看一些瑜伽视频课程。”

数据显示,近年来,各种知识付费的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一千万,而知识付费经济规模可以一年可达300亿到500亿元。如今,很多大的企业都做起了各种知识付费产品,将知识变现,很多自媒体人也都纷纷加入这一新风口。

质量良莠不齐、准入门槛低 监管成难题

然而,课程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微课的监管成难题。知乎平台自由撰稿人芈十四说,首先,微课的准入门槛低,平台对讲师并没有门槛限制,只要提交了实名认证信息就可以开课,“不像去当老师,需要考教师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发现,开设微课的讲师往往名头很大,但其实名不副实,讲师资质良莠不齐,有的是通过误导性宣传,用一大堆“光环”将讲师进行包装,实际涉及其学历以及既往教学经历等的一些陈述并不是很真实准确。

其次,微课对内容审核不严。谁都可以开课程,由此也带来内容监管的问题。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忠认为,应尽快设置门槛,对内容发布加以规范引导。目前还只是事后监管,有人投诉举报了才去监管,“要不要设一个监管主体,把所有的微课内容事先审查一遍”,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知识付费”的概念已为人熟知,但是“盗版”,依然是诸多知识付费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线上的版权保护一直较为模糊,对于知识版权的界定不明显,内容盗版现象屡禁不绝,如何保证不被抄袭成为当前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院赵占领表示,如果没有版权或者没有经过版权的授权,那么通过这种付费的方式去进行销售或传播就构成版权侵权。无论是知识付费还是其他领域,使用他人的内容都需要经过授权,除非是自己创作的内容。即使是自己创作的作品,其中也可能会使用其它一些独创性的元素,比如图片、音视频等,这些也需要经过权利人的授权。

分层营销或涉嫌违法

知识付费的核心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营销。近日,一张新世相营销课程图片在朋友圈刷屏传播,该购买链接因涉嫌多级分销已被腾讯封停。对此,赵占领表示,知识付费包括很多其他的互联网创业领域,在营销方面也经常采用这种分层营销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讲,短期内是可以迅速的扩张用户,然后扩大企业的规模,但在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涉嫌违反法律规定和传销的问题。“因为不断有新的模式出现,过去几年,工商部门查处了一些相关的案件,认定为传销。但是仍然有企业在不断采取类似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有些创业者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增加用户,这其中有巨大的商业利益。”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陈忠介绍,通常是微课平台所在地的税务部门会对这个平台进行征管,然后该平台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现在税务部门能管的都是一些大的平台,但是有一些小的平台,注册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或者当地税务部门也不知道,类似这种就不会被纳税登记。

专家:慎独自律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针对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建议,相关机构讲师应慎独自律,广大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监管者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力度。第一,微课堂的授课讲师以及相关中介机构,要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主动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微课堂,做受人尊重的微课行业引领者。第二,广大消费者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既要学会用钞票投票,也要学会用脚来投票。第三,监管者应当进一步按照“放管服”的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特别是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监管权限来维护微课堂市场的公平交易和公正竞争的秩序,打造一个多赢共享、诚实信用、包容普惠的微课市场生态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