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大光华院长:中国化解金融风险需做好三方面

2018-03-24 20:17:3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 刘辰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3日在北京召开两会后经济形势和政策分析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会上表示,面对打赢三大攻坚战中最难的防范金融风险,中国需从三个方面着手。

  刘俏指出,当前中国金融风险不断汇聚有三方面原因:中国经济微观基础薄弱、多方对金融认知存在偏差、中国制度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比较脆弱,具体反映为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不高。”刘俏认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指标——投资率和投资效率而言,假如投资效率不高只有靠投资率,投资率背后是大量的银行信贷、大量的资金用来支撑投资率上去,最后形成风险在各领域的汇聚。

  他认为,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GDP的拉动力量主要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其中大量的投资项目回报并不高,资金汇聚后极有可能变成系统性风险。

  在对金融的认知上,刘俏认为,中国大量的企业、地方政府,甚至很多高层认为金融越多越好,其实是谬误。

  他表示,国际上习惯把金融资产跟GDP的比例做一个金融发展程度衡量,指标越高意味着金融越发达。去年中国约有28个省市自治区金融增加值GDP占比占5%以上,与美国相比相对较低。

  此外,通过把中国约300多个地级市的金融资产分解成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后可以发现,政府主导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是负相关的关系,市场主导是正相关关系。“整个金融发展里面有若干元素,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金融,而是更好的金融,对金融的认知其实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刘俏称。

  针对制度基础设施投资是不足带来的后果,刘俏介绍,经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发现,在A股同等行业、企业规模、盈利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平均的子成本要低138个基点。他认为,信息不对称、制度上的短板,使得中国现在没有办法对信用风险做出评估,由此会带来一系列的套利机会、监管漏洞,带来金融的乱象。

  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刘俏建议中国提升企业的经济微观基础、企业的质量,提升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研发、企业家精神;通过积累和学习对金融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增加对制度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更包容的心态来建设中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上述办法合在一起或可以消除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汇聚,中国经济会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健康,未来10年、15年、20年、30年正常的状态。”刘俏说。(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