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杭州将开始对共享单车“瘦身” 行业需找新模式

2018-04-14 14:20:5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一座城到底需要多少共享单车

  杭州将开始对总量“瘦身”,烧钱之后行业需找新模式

  资料图:杂乱堆放的共享单车。王东明 摄

  52岁的老鲁守在杭州翠苑一区的大门里,“禁止单车入内”的白底牌匾,是他亲手挂上去的。“时间过得挺久了,很少再有单车会被偷偷骑到小区里。”老鲁说,在这条禁令之前,他曾一天挪移过至少200辆单车,甚至自己管自己叫“不休息的搬运工”,“绿化上、大门前停满了,我们是老小区,很多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意见很大。”

  显然,一方面,资本对于单车的追逐,并没有消失,这个行业的洗牌仍在继续。而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理性。

  共享单车“瘦身”成了今年热门词

  老鲁说,他曾听小区的业主这样“鼓励”他:有小区的物业人员搬得火大了,一怒之下把几辆共享单车拖出去直接扔进了旁边的河里。

  但他记得,当时,在禁止共享单车进入小区的问题上,也有反对者,在他们看来,禁入小区后,没有根本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经业主委员会同意,最终,我们是杭州城区内最早禁止共享单车进入小区之一。”老鲁说,他如今也看到,像他们这样的小区,在杭州变得越来越多,而共享单车也在合理的区域内,变得有序起来。有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地,至少一半以上的小区实行共享单车禁入制度,而在一阵喧嚣之后,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接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相互理解中,找到了平衡点。

  不过,资本对于单车的追逐,并没有消失。

  2017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达258亿元。2018年,头部范围的共享单车企业中,ofo3月再融8.66亿美元(近55亿元),摩拜卖给美团计37亿美元(约233亿元),滴滴接管小蓝单车耗资不详。就在昨天,据最新爆料,哈罗单车完成新一轮近7亿美元融资,蚂蚁金服、复星参与。

  仅对看得见的金额进行统计,加上占用的押金,共享单车累计投入应该会超过600亿元。这无疑将会再让一部分资金吃紧的企业,退出这个行业,单车总量也会随之有所下降。

  那么,我们的城市到底需要多少共享单车?

  “我们委托了专业交通研究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杭州市共享单车最佳数量在32万到46万辆之间,综合考虑城市扩张发展、泊位以及服务,2020年这个数字会是50多万辆。”杭州市运管局公共轨道处董永伟科长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也是全国共性的问题是数量过多,秩序混乱。目前,杭州已开始对共享单车的总量进行“瘦身”。比如,杭州市场上共有共享单车约77万辆,今年计划减量1/3左右。

  单车数量具体怎么减,目前在杭运营的5家单车企业分别减多少?从今年起,杭州要开始对共享单车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分季度进行,每季度一次。考核结果作为“减量”的主要依据。

  董永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届时他们会根据考核结果,对在杭共享单车企业进行排名。排名越靠后,减量的比重就越大。目前,第一季度考核的其他各方数据正在积极汇总中,这份最终的“成绩单”预计下周就将出炉。

  共享经济的增值模式在哪里

  毫无疑问,当单车在数量上逐渐消退,趋于稳定,与此同时,一场全新的洗牌将加速升级。当潮水退去,究竟谁在裸泳?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摩拜卖身美团、阿里加码ofo及投资哈罗、滴滴接管小蓝,共享单车领域的头部公司基本宣布全部缴械成为巨头生态中的一枚棋子。它们所共同面临的痛点,或许也是整个行业需要改变的话题。

  “目前的状况是短期内集聚效应导致的资源浪费。未来半年、一年内,或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一位业内专家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消费习惯已经培养出来,共享单车客观上有存在的必要。

  不过,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1159.56亿元投资。但在过去一年,共享经济行业存三大痛点。比如,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大部分共享经济平台技术门槛较低,难以形成竞争壁垒,导致前期大量平台涌现中后期逐步淘汰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而导致行业加剧恶性竞争现象。

  同时,商业模式的不清,使得大部分共享平台尚处于烧钱的发展阶段,运营依靠融资维系,行业竞争混乱,资本负担大。

  报告还指出,共享经济本质是利用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对于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就目前看来,大部分共享经济平台对于资源的运营能力略显不足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多数共享经济平台资源配置能力有待增强。”

  那么,在这样的局面下,以共享单车为例的共享经济,要面临怎样的改变呢?

  摩拜单车董事、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有四个阶段的竞争:有车骑,骑得好,效率高,能增值。现在基本上是第三个阶段,就是看谁的效率更高,但第四个阶段现在还没做到。

  事实上,在目前的状况下,共享单车的绝大多数增值模式,靠的是租金。“由于竞争的原因,租金收费不够,有没有其他的商业模式可以尝试?这件事情是有争议的。”刘二海说,有人认为共享单车不是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无法独立存在,只能成为别人的一部分为之导流,“但我认为共享单车至少有机会在增值环节创出自己的模式,当然这需要点时间。在每天几千万高频优质用户的基础上,支付、金融、生活服务等领域也会有想象空间。”

  免押金或开启共享新模式

  事实上,在越来越成熟的市场下,越来越多共享单车,正在寻求新的模式。比如,免押金就是他们壮士断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在白热化竞争下,共享单车押金问题饱受质疑和诟病。特别是在2017年下半年六七家共享单车出现经营异常,直接导致十几亿押金退不回来波及六七百万用户,引发全国性群体投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国内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2.21亿。按主流单车押金在99元-299元之间,且部分用户不止一辆单车押金估算,国内共享单车押金存量规模超400亿元。巨额押金缺乏监管情况下,不少单车公司挪用押金,将原本的租赁模式变成了互联网金融,用户的押金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用户纷纷呼吁单车免押金,这是这个行业之后的必然趋势。”蚂蚁金服免押金项目负责人刘杨表示,如今交通部、中消协等多个政府部门都公开要求和鼓励实行免押金,而行业内也有永安行、ofo等十多家单车公司先行尝试通过信用免押金方式,跳出这一行业窘境,“数据证明,通过信用免押金不仅可以降低违约率,由于降低门槛也为单车公司带来了大量新增用户,成为了被验证可行能够彻底解决单车押金问题的解决方案。”

  钱江晚报记者注意到,在经过两轮陆续开通20个城市信用免押金之外,哈罗单车于3月13日宣布在全国启动信用免押金,可以通过信用免押金骑行的共享单车数量已经正式突破了1000万辆,共享单车在经历投放密集度、城市赛跑、精细化运营等多轮竞争之后,免押金成为新一轮竞争的赛道,共享单车也进入生死时速期。(记者 王益敏 陈婕 楼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