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金融业开放提速 中外资银行走向双赢

2018-05-19 21:19: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在中国密集推出多项金融业扩大开放举措后,外资银行机构纷纷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摩根大通本周宣布寻求在华建立一家持股比例为51%的全新证券公司,并计划在未来数年内监管允许的条件下将持股比例增加到100%。法兴银行近日亦表达了在华成立合资券商的愿望。此前,瑞士银行已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申请控股证券公司的外资机构。

  实际上,外资银行瞄准中国市场已不是新鲜事。尤其近年来中国银行业逐步扩大开放,外资机构数量稳步增长,其产品服务体系也不断丰富。

  据官方统计,截至去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1013家,近15年增长近5倍。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从2002年末的30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17年末的3.24万亿元。2017年,在华外资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相当于2002年的10倍。

  总体而言,外资银行这些年在华经营状况经历了“几多几少”的变化:即在华机构数量、经营地域、服务对象、经营业务种类、实现利润从少到多;同时,中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性规定、审批事项、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差异则从多到少。

  随着当前中国在金融领域推出更多开放实招,在华外资银行还将迎来更多利好。

  中国银保监会日前宣布,将尽快采取措施推动外资投资便利化,包括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设限制等。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记者表示,中国放松金融市场外资准入门槛,并针对不同金融领域逐渐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这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将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分享其中的巨大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双向开放也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机遇。随着中外资银行合作深入,中国银行业得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国际同行进行金融服务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近些年,在与全球市场联系更加密切的同时,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在2017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世界1000家银行排名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分列第1、2、4、6位。在榜单前30名中,有10家银行来自中国。

  不过,扩大开放会否如一把双刃剑,同时也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更大竞争与风险?

  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吕仲涛并不讳言银行业扩大开放将加剧竞争。他也向记者强调,中资银行需要适应一些新型业务产品竞争,从而完善打造开放、融合、共赢的全球化金融生态圈,“过去工行是(中国)境内的,未来可能是全球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外资银行在混业经营和防风险方面有丰富措施手段,现阶段引入外资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外资银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积累了较多转型经验,在战略转型、资本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将给中国商业银行带来新动能。

  吕仲涛则表示,在扩大开放过程中,中国银行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提升高级别、持续性的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推进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记者 王恩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