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

2018-06-25 22:58: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新表述、新要求,一些人的认识还不到位,简单地将它理解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或市场体系,而没有看到它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更没有认识到它体现着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需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认识不到位,就会影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只有从“有机整体”的角度加深理解,才能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既包括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又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从生产力角度看,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等,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生产力现代化要求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生产关系现代化要求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化的根本目的都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具有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经济体系。在谈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一些人会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对标,这样做并不恰当。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但不能照搬其经济体系。总的看,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是一种高水平、较稳定但宏观上缺乏活力的经济体系,具有制度成熟、结构定型、速度缓慢等突出特征,特别是制度革新缓慢,市场成长空间有限,社会流动性较低。与之不同,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相适应的经济体系,具有体制机制不断变革、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升级、长期潜在增速较快、社会流动性较强、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等特征。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评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效的根本标准,不在于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的相似度,而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初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从七个方面阐释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这七个方面与新发展理念能够很好对应起来。其中,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可与创新发展理念相对应;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可与协调发展理念相对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可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对应;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可与开放发展理念相对应;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可与共享发展理念相对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则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市场基础和体制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建设中增强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它是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着眼于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重大举措,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