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央行连续18天未逆回购 流动性仍充裕

2018-11-21 03:12:56 信息来源:证券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11月19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这也是自10月26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18天没有逆回购操作。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资金面持续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市场利率仅略高于公开市场政策利率(DR007)水平,且无明显到期压力,无需央行通过逆回购进行“削峰”操作。这是近期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的直接原因。

王青表示,此外,今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MLF等方式,加大中长期流动性释放力度;与此同时,央行多次通过较长时期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达到“收短放长”效果。这一方面可以优化银行流动性结构,引导银行向实体经济定向“宽信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适度控制市场利率水平,避免释放“大水漫灌”信号。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总量上看,目前国内流动性依然比较充裕。年内央行已不断通过降准、超额续作MLF、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措施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目前流动性相对充裕,Shibor各期限利率走势平稳,国债收益率逐渐下行,因此,暂停逆回购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在相对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融资成本下行是大势所趋,此时应避免过度投放流动性导致杠杆率过度飙升,威胁政策效果。

就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势,王有鑫表示,从结构上看,逆回购主要是短期流动性提供工具,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引导长期融资成本下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撑,因此央行更倾向于使用MLF等中长期政策工具,而较少使用逆回购等短期操作手段。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应逐渐转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一方面,通过风险分担、明确授信尽职免责标准、优化考核机制等手段,给予金融机构正向的监管激励和引导,解决不愿贷、不敢贷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和合理使用融资担保基金、信用缓释工具,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切实将金融机构的“活水”引入到实体经济中来。

王青表示,考虑到11月份税期已过,本周内没有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而伴随年末基建补短板力度增强,财政及地方专项债资金支出力度加大,会形成较大的流动性供给,预计市场资金面仍有望继续保持宽松状态。因此,短期内央行连续开展较大规模逆回购的可能性依然较低。央行或将继续引导市场利率围绕DR007小幅波动,同时重点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等政策工具推动实体经济“宽信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