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纾困资金入市已逾千亿 68家上市公司“受援”

2018-12-09 06:41:1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十月中旬,深圳公布数百亿专项资金驰援上市公司计划后,如星火燎原,政府主导的全国性纾困行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以深圳驰援为纾困时间起点,约两个月的时间内,截至12月7日两市有68家上市公司披露“受援”公告。兵贵神速,其中有约30家已经实施援助完毕,初步脱离质押困境。从纾困资金量和驰援进度推进看,纾困“大戏还在后头”。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包括券商、保险、私募、纾困债在内的纾困产品已达32个,入场产品规模逾千亿元。如果再加上各地国资金融平台与券商规划在途资金,全国纾困整体规模或将达5000亿元。

 

  此外,从公告提取数据来看,A股两市,10月份公司公告纾困事宜6项;11月份相关纾困公告则达到62项;12月至今日是16项。纾困加速推进趋势明显。

 

  纾困标准各异

 

  从受援上市公司注册地来看全国纾困进度。深圳作为驰援计划首倡之地,再加上广东上市公司资源丰富,广东因此成为目前驰援公司最多的省份,共逾40家,浙江、江苏、山东等省紧随其后,但都未上10家。

 

  此外,包括湖南、河南、河北、四川和陕西等多地在内的资产管理公司也都针对纾困民企展开了行动。

 

  纾困资金会遴选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进行扶助?深圳的要求是三点: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北京海淀区要求“市场化原则为主、坚持一企一策”,对遇到困难的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帮扶。湖南的驰援标准是“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秀团队的上市公司。

 

  以东方财富Choice的纾困概念板块做数据分析。该板块目前包括成份股64只。成份股中,截至2018年三季度,盈利的公司57家,亏损公司7家;前三季度净利润上亿的公司27家,最高的公司是康得新,盈利约22亿元。

 

  分行业来看,获援公司中比例靠前的产业有,电子设备及元件公司17家、计算机行业8家、化学制品及制药企业6家、通信设备4家、环保4家。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同时从地方政府方面获悉:国资驰援目的是对遇到短期资金困难的优质公司进行紧急市场化救助,但政府也不想救助存在恶意圈钱套现迹象的上市公司。据了解,上市公司申请扶助,因为条件不达标被驳回的现象并不鲜见。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国资的救助方向会根据地方各自的优势产业不同而进行调整,比如湖南目前获援公司主要集中在优势的文教、智能产业。

 

  驰援方式多样

 

  当前纾困资金的驰援方式根据受助公司情况大致从三方面入手:债权、股权和债股混合。

 

  债权类纾困是以股权质押的形式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续贷,或者是向债权人购买大股东现有的股票质押的收益权、购买大股东发行的可交债等。

 

  股权类则是购买大股东的股权,一种是作为战略投资受让股权,另一种是与出让方约定好在一定价格购回。这当中也可有多种配套的设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从10月1日至今披露的86项纾困事宜,其中42项属于质押融资;24项属于股权转让;7项属于借款;4项属于债权转让。其他还有少量增资增持选项。

 

  一位受援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质押融资和借款方式受上市公司青睐,因为此种方式落地速度较快,能快速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而且受助企业在股权方面不必承受压力。

 

  比如,湖南两家以借款为主的获援上市公司拓维信息和天舟文化,从申报到款项到账,均在一个月内落定。

 

  虽然国资通过股权方式驰援大多强调不谋求上市公司控制权,也不协助任何第三方谋求对公司的控制权。但涉及股权变动后,相对推进进度较慢,上述24项股权转让纾困事宜,目前大多在意向和签署协议阶段,完成权益变更的寥寥无几。

 

  不考虑执行进度,仅从额度考量,目前来看,斩获国资驰援最大单的应该是康得新。

 

  康得新11月8日公告,为纾解大股东高质押率困境,化解上市公司风险,康得集团与张家港城投、东吴证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张家港城投拟以自筹资金及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合计总金额不超过27亿元,以股权受让、债权承接或股债结合等方式为康得集团提供流动性困境纾解。

 

  概念板块平稳

 

  当初全国纾困计划推开以来,很多投资人担忧部分市场资金借机炒作纾困概念,地方政府同样有此担忧。证券时报记者就曾从接近湖南省政府人士处获悉,省里要求驰援市场化运作,并严禁借机炒作纾困上市公司股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纾困概念板块成份股60日涨幅为正的20家,涨幅最大的为*ST尤夫,涨幅77.87%;60日涨幅持平和为负的44家,跌幅最大的是康得新,跌幅为43.21%。

 

  考虑到纾困行动大部分在11月份启动,调取更具即时性的20日涨幅数据看,上涨成份股33家,最大涨幅为美芝股份的31.96%;下跌成份股29家,最大跌幅仍然是康得新,下跌29.90%。

 

  从东方财富11月12日建立的纾困概念指数来看,最高点为1050.10,最低点为931.65,昨日收盘指数为973.60,波动幅度并不大。

 

  也就是说,从二级市场来看,政府启动的纾困行动并未带来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波动。

 

  从公司层面来看,多家上市公司已经依靠政府驰援渡过难关,并对纾困计划表示由衷感激。

 

  长沙第一批首家受助企业,拓维信息创始人、董事长李新宇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长沙市政府的本次支持打破常规,创新模式,落地速度很快,“如果不是在长沙,我们可能很难熬过这个冬天”。

 

  此外,质押数据也可以显示“纾困效应”。参照中国结算数据,截至11月末,A股全市场质押股数达6406.53亿股,环比下降0.37%,是2015年2月以来的第一次环比下降,打断此前延续45个月的连续增长态势。(记者 邢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