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多家公司实控人股权质押“归零”

2019-01-12 02:20:0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金新农、康达新材、亚夏汽车等多家中小板公司在1月10日晚间陆续发布公告,各自控股股东解除了所有股权质押,实现“零质押”。

  为什么一众控股股东的流动性得以瞬间充裕?究竟是控股股东们在齐头并进地加速去杠杆,还是另有其他缘由?A股“股权质押堰塞湖”是否真的正在趋于疏解呢?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250px"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scrolling="no" src="http://news.youth.cn/bx/index_19329.html" width="300px"></iframe>

  多家公司控股股东

  实现“零质押”

  深圳公司金新农1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舟山大成欣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大成欣农”)将其质押给深圳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的股份办理了解除质押手续。截至公告日,大成欣农持有公司1483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38.98%,均为无限售流通股,本次解除质押后其无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

  位于安徽的亚夏汽车也获悉,公司控股股东安徽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徽亚夏”)将其持有的公司股份解除质押。截至公告披露日,安徽亚夏共持有公司股份1526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61%。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没有被质押的情形。

  此外,地处上海的康达新材也于1月10日获悉,实际控制人陆企亭及其一致行动人徐洪珊、储文斌将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票办理了解除质押手续。截至本公告日,陆企亭直接持有公司 375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56%,其所持有公司的股份累计被质押0股;徐洪珊直接持有公司269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19%,所持有公司的股份累计被质押0股;储文斌直接持有公司1259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22%,其所持有公司的股份累计被质押0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现质押比例“归零”的控股股东存在诸多共性:资信情况相对良好,具备相应的偿还能力,其质押的股份不存在平仓风险,且股权质押期限都相对较短。以金新农为例,2018年8月3日因融资需求,公司控股股东大成欣农将其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900万股质押给深圳市中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而康达新材控股股东陆企亭等的质押开始日期为2018年12月24日,质押解除日期为2019年1月9日,前后仅仅两周时间。

  数年前经过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杠杆牛市之后,股权质押也得到了全面爆发的发展契机。公开数据显示,第一大股东质押融资数据巨大,整个市场牵涉到股权质押的市值规模达到4.66万亿元。但股权质押是一把双刃剑,在股市处于稳定期或牛市上涨过程,股权质押有利于提升资金利用率;但是当市场处于非理性波动的过程,所引发的风险也骤然升温,触发预警线乃至平仓风险的案例在2018年曾出现多起。

  质押“归零”原因多样

  不过,对于前述所列多家公司而言,由于股权质押期限较短等原因,倘若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开始日期算起,短期股权并没有明显下探,因此类似风险并不存在。那么,为什么一众控股股东一改A股“无股不押”的惯例,实现了质押比例“归零”呢?

  一部分原因与控股权转让有关,尤其是随着多地国资入主进程的持续推进,对原控股股东降低股权质押比例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驰援作用。

  以康达新材为例,2018年11月,公司实际控制人陆企亭将质押在华金证券的490万股解除质押,同时又将这些股份质押给唐山金控产业孵化器集团有限公司,质押用途为融资。

  早在去年11月初,康达新材的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陆企亭等便筹划将所持公司6270万股(占总股本的26%)转让给唐山金控产业孵化器集团,转让价13.7元/股,较公司停牌前股价10.15元溢价约35%。权益变动完成后,唐山金控产业孵化器集团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唐山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控人。

  但是在这一转让过程中面临一大难题就是,转让方持有的部分标的股份已设定质押为转让方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为了避免标的股份可能存在的平仓风险,交易双方达成的意见是,《股份转让协议》生效且交易双方与质权人就解除标的股份质押以及将解除质押后的标的股份再质押给受让方等事宜达成一致后,受让方向转让方提供借款,该借款仅限转让方用于偿还其所质押的标的股份所担保的到期债务,且其持有的标的股份解除质押后,应立即质押给受让方。也正是由于这一设计,康达新材实际控制人陆企亭等瞬间有了解除股权质押的流动性资金支持,为其此后的股权质押“归零”铺平了道路。

  金新农控股股东大成欣农股权质押比例的快速下降,同样受益于控股权的出让。2018年12月,金新农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大成欣农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湾区联控”)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性协议》,筹划将其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合计9400万股普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70%)转让给湾区联控或其指定方。此次股权转让总转让款暂定不超过10.70亿元,若本次权益变动全部完成后,湾区联控或其指定方将直接持有金新农9400万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4.70%,湾区联控或其指定方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很快,大成欣农便收到湾区联控支付的交易保证金5亿元,并将其质押给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办理了解除质押手续。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当时解除质押的股权中,有一笔甚至为2019年8月8日才到期。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归零”并非出于前述原因。从2016年起,安徽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向西南证券进行了数笔股权质押融资,当时质押日参考价格为6元左右。而亚夏汽车此后由于借壳等预期股价出现大幅上涨,最新收盘价格依然在7元以上,这意味着质押日至今公司股价涨幅在15%到20%之间。而安徽亚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更是难得的优质企业,在日前公布的2018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赫然在列。因此,其控股股东对亚夏汽车的股权质押比例“归零”,大概率是与股东本身的流动性规划或主动去杠杆有关。

  股权质押问题缓解

  资深投资人郭施亮分析,近来,从地方国资的积极驰援,到管理机构的积极协调,股权质押堰塞湖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初步建立起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体系的机制,为接下来的化解危机任务赢得了时间;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也于近期采取了解除质押的动作。

  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先后有20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解除股权质押公告。其中既有公司主要股东解除全部质押,也有解除部分质押,自然其中也包括部分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或转质押等创新方式解决股权质押问题。而在2019年1月10日晚间,解除质押类公告同样延续着增多趋势,多达30余起。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上旬,全市场质押股数为6374.42亿股, 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9.94%, 市场质押市值为4.55万亿元,较去年6月的5.47万亿元,降低了16.78% 。这被市场解读为,A股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呵护效应”也较为明显。以并购重组的松绑为例,某深交所上市公司董秘就对记者指出,明显有利于缓解A股的股权质押难题。“一些上市公司股东,此前进行股权质押的资金用途往往是用于上市公司体外并购,而随着并购重组政策放松,可以让符合条件的并购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缓解大股东压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解除质押比例与总体质押情况相比,依旧占比不大;尤其对于部分公司而言,高比例的股权质押问题依旧严峻。以宝馨科技为例,公司1月8日晚间公告,此前公司股东朱永福拟减持股份,而最新的决定是终止减持计划。但新问题随之出现,朱永福持有宝馨科技的股份已经全部质押,而此前朱永福减持则是出于缓解流动性压力的原因。因此,如何化解此类相对高比例质押压力这一难题,依然处于待解状态。(记者 王小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