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个企业对养老市场的期盼 产业迎来政策利好

2019-04-28 20:51:08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一个企业对养老市场的期盼)

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距离上一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已过去六年。

此次,《意见》提出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包括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等系列措施、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

商业保险机构、地产公司发展养老产业借此迎来政策利好。

科锐国际副总裁段立新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科锐国际作为国内首家登陆A股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长期服务客户已超过3400家,涉及包括医疗健康在内的18个行业和领域。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近些年合作的客户、养老人才需求订单呈现出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养老产业的市场变迁——金融保险类的公司、地产公司在近几年悄然进入养老产业。

商业保险机构

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共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等8家机构投资29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海南等东部沿海的18个省区,占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678.2亿元,床位数超过4万个。

作为对比,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拥有养老服务床位746.4万张。

段立新介绍,当前保险机构投资养老社区项目的数量较少,且多分布于大城市,基本是高品质的养老社区,总体上处于萌芽的阶段。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便是养老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专业壁垒高。

2015年1月,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能盈利的不足9%。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张琳介绍,此前社会资本已有不少进入到了养老服务业,但是很多都铩羽而归,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仅为四成,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

以北京市广外老年公寓为例,广外老年公寓院长康延玲向经济观察报介绍,其养老院作为北京市西城区规模最大的民营养老院,共有床位200余张。2012年开始建设养老院时,一期投入700余万元,2015年二期投入500余万元。经历7年发展,2019年公寓才开始盈利。为节省人员支出成本,公寓没办法达到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员的国际公认标准。

段立新进一步介绍,由于目前中国养老产业整体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具备高品质服务且价格易被接受的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优质的养老床位俨然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也是基于此,保险机构往往将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捆绑,通过投资养老社区项目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而且对于保险的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养老社区项目还能作为不动产投资,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段立新表示。

2014年,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梧桐人家”国际健康颐养社区项目在上海开工时,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便表示,购买相关挂钩的养老保险产品的客户,可以获得优先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并且在未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将陆续推出多款与高端养老社区挂钩的养老保险产品。

养老地产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记者表示,目前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人口老龄化相比远远滞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具体措施和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9064”或“9073”等大同小异的不同应对模式(9064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王广州表示:“无论哪种模式,都是强调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基本格局”。

地产公司作为居家养老的关键一环,借此进入养老产业。

段立新解释道,纵观科锐国际的客户人才需求,近五年地产公司开始涌入养老产业。当前,地产行业进入养老产业主要分为两种业态,一类是开办实体的养老院,采用类似于医院或是酒店的独立运营方式。另一类是以社区看护中心或者医疗保健中心的形式,将养老项目嵌入在开发的社区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居家养老的痛点。

那么盈利何来?段立新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地产公司进入养老产业的盈利点是地产增值。

2018年,幸福9号与普华永道思略特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老年消费习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未来5-10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婴儿潮”的高净值人群逐渐步入老年,老龄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富裕人群老化将是我国老龄产业的最大红利。2017年中国老年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8万亿元,预计,未来老年产品及服务市场将快速增长,2021年总体市场规模达到5.7万亿元。

段立新表示,相同社区里,如果能够配备各种养老辅助设施,满足老人在家养老需求,虽然其价格会高出同等社区,但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老人选择这样的社区。

“不过,保险公司、地产公司远远没有成为养老服务行业中的主流形态,他们所构造的养老机构形式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市场需求。”段立新如是说。

传统养老机构

段立新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除去传统养老院机构自身的发展,医疗服务机构是发展养老机构的新兴力量。各地政策相继出台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新的服务模式逐渐出现”

他同时介绍到,结合科锐国际23年来的客户实际需求情况,医养结合机构对于运营管理和专业医护人才的需求逐渐旺盛。“最初,他们几乎只用最传统的方法来招聘,但是随着养老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近几年这类客户的招聘需求开始增加,与专业的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成为更多医养结合机构寻找养老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

段立新以近期科锐国际服务过的一家跨国医疗服务公司举例,他表示,该公司在中国建设了一家新的医疗机构,整个的招聘数量需求大概百余人。过去他们往往更多都是通过常规的内部推荐,或者其他一些简单的渠道进行招聘,而如今,他们愿意选择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招聘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近些年科锐国际接收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的人才订单。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17.9%,老年人口数量首次超过0-14岁人口数量,老少比迎来历史性拐点,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老龄化趋势不容忽视。

“在政策扶持与社会刚需之下,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等待着更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养老人才是养老产业的核心。科锐国际也将在灵活用工平台以及医疗健康业务方面持续发力,以满足未来更多机构不同层次的养老人才需求,支持养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段立新如是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