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易会满擘画上市公司提质路线图

2019-05-14 21:44: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加大惩戒力度,增强监管震慑力,让做坏事的人必须付出代价,让心存侥幸的人及时收手。

  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必须牢牢守住“四条底线”:一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二是不从事内幕交易,三是不操纵股票价格,四是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继续保持IPO常态化,坚持竞争中性,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切实做到好中选优。

  近期,由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股市有一定震荡波动,但从长期看,决定市场成色和发展走势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质量。

  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系统阐述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理念。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大”、“信息披露是这个市场的生命线,犹如‘氧气’对人的重要性一样”、“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要讲真话、做真账,提倡真和实,不搞虚和假,拒绝蒙和骗”……易会满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理念,明确了“四条底线”,提出了“四个敬畏”,要求优化“四大生态”。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新一届证监会领导班子通过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完善市场化规则等方式加大对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帮助上市公司拔丁抽楔,这是资本市场正本清源的必由之路。

  上市公司要发挥好

  “头雁效应”

  中国经济底盘稳、韧性足、回旋空间大,这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提供了良好机遇。希望上市公司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稳中求进,继续在推动经济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头雁效应”。

  易会满用了四个名词定位了A股3627家上市公司的作用: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是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器”,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先锋队”,是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新渠道”。它们是中国经济的“成分指数”,是亿万企业主体中的“优等生”。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这几年的“质”“量”齐升。截至4月末,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60万亿元,2018年,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8%,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家数和规模逐年递增。2018年数据显示,2787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金额1.15万亿元,股息率从2014年的1.85%增长到2018年的2.41%,已与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大体相当。“上市公司质量有了提升明显。”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

  谈及A股近期波动,易会满表示,由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股市有一定震荡波动,但从长期看,决定市场成色和发展走势的,还是经济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这个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质量来体现的。资本市场是联接实体和资本、联接融资方和投资方的纽带,而上市公司质量是支撑这个市场的支柱和基石,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微观基础。没有好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有好的资本市场。易会满要求上市公司在推动经济和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头雁效应”。

  必须谨记和坚持

  “四个敬畏”

  上市公司必须谨记和坚持“四个敬畏”,要敬畏市场,尊重规律,走稳健合规的发展之路;要敬畏法治,遵守规则,强化诚信契约精神;要敬畏专业,突出主业,自觉远离市场乱象;要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积极践行股权文化。

  时隔三个月,易会满再谈“四个敬畏”,不仅监管部门要懂得敬畏,上市公司也要有所敬畏,尤其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董监高要常怀敬畏之心,实践证明,一切与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对抗、不敬畏风险、损害投资者的行为,最终必然会受到市场和法律的惩罚,付出沉重代价。

  易会满指出,上市公司要敬畏市场,尊重规律,走稳健合规的发展之路;要敬畏法治,遵守规则,强化诚信契约精神;要敬畏专业,突出主业,自觉远离市场乱象;要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积极践行股权文化。

  他点名市场乱象:有的上市公司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盲目加杠杆扩张,少数大股东高比例质押股份,有的还反复质押、循环质押,当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变化时,债务风险、质押风险就水落石出;少数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董监高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极为淡漠,说假话、做假账,操纵业绩、操纵并购;有的公司治理不规范,通过非法关联交易输送利益;少数上市公司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热衷于编故事、炒概念、搞不切实际的跨界并购,频繁变更融资用途;有的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常年不分红;有的大股东利用自身的控制力,把手伸向上市公司,通过违规担保、资金占用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有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缺失,非法排污、制销伪劣产品,影响恶劣。

  这些乱象长期藏匿在资本市场中,损害投资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是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巨大隐患。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认为,“四个敬畏”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上市公司作为各行各业的排头兵,尊重市场规律至关重要。敬畏法治不仅是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是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及董监高的要求。此外,上市公司要敬畏专业,避免脱实向虚,特别要强调工匠精神。投资者是上市公司的衣食父母,其基本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要给投资者切实的获得感。

  “四个敬畏就是从严监管的主要方向。”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易会满列明多个乱象,说明监管已经有所关注,对乱象频出的问题公司和风险公司重点聚焦、严格监管将成为监管着力点。

  “四条底线”

  增强监管震慑力

  上市公司要对照“四条底线”,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于问题严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证监会将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移送等手段,追究公司特别是大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实控人的责任。

  易会满给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列明了“四条底线”,一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二是不从事内幕交易;三是不操纵股票价格;四是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对照这“四条底线”,上市公司需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于问题严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证监会将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移送等手段,追究公司特别是大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实控人的责任。

  “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必须加大,不能削弱。监管的重点在于公司治理,包含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易会满表明上市公司监管态度,要通过公司治理的强化,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要通过持续监管、精准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讲真话、做真账,提倡真和实,不搞虚和假,拒绝蒙和骗,不做违法违规之事。

  他强调信息披露,认为“资本市场不仅是资金市场,也是信息市场。信息披露是这个市场的生命线,犹如‘氧气’对人的重要性一样”;他提到监管分工,即“完善‘三点一线’的上市公司监管工作机制,促进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日常监管与稽查处罚、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的有效衔接,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实现监管关口前移”;他知道提高违规成本是核心,表示要“积极推动《证券法》《公司法》《刑法》修改和相关司法解释制定,创新执法手段,研究优化公开谴责、代位诉讼、有奖举报等制度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增强监管震慑力,让做坏事的人必须付出代价,让心存侥幸的人及时收手”。

  这一套成体系的监管思路,就是要给持续规范经营的优质上市公司释放活力,给乱象频出的问题公司施加压力。

  潘向东指出,“四条底线”是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红线,触碰底线将会迎来严格处罚。一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要有敬畏之心,牢记“四条底线”不可逾越,否则将会受到法律制裁;二是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在财务制度及时披露信息等方面,减少违法违规的侥幸心理;三是主动维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否则将会遭到严格追责;四是通过严格执法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更好地为公司、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对于违背底线、对市场危害极大的上市公司可以直接退市。”一位华东地区的券商投行人士指出,要提升资本市场质量,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监管,当前有一些上市公司置监管于不顾,肆意妄为,信息披露不完整、造假成性、炒概念,必须加大惩处力度。

  “四个优化”

  共建良好生态

  资本市场是一个生态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建良好生态,需进一步优化发展生态,优化中介生态,优化舆论生态,优化文化生态。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营造良好生态,良好生态从何而来,易会满给出了答案。

  他指出,一是要优化发展生态。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协作,完善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制度机制,加大惩处力度,积极营造上市公司规范发展的法治环境。二是优化中介生态。保荐承销、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要归位尽责,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法定职责,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真实披露。三是优化舆论生态。资本市场是“信息+信心”的市场。证监会将持续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稳定市场预期。四是优化文化生态。证监会将会同市场各方,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创造优良“软环境”。

  潘向东指出,资本市场是个生态体系,要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必须要系统地完善生态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这包括监管部门、中介机构、舆论监督、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

  “只有做好了四个优化,市场才会更加健康有活力。”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优化监管生态和中介生态,是维护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重要方式。舆论生态和文化生态提法比较新颖,未来监管或对虚假信息和非公开信息的传播给予更多的关注。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从中介角度出发,在入口关甄选新股项目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挑选主营业务突出、有持续盈利能力、内部治理优良的标的。对和上市公司勾结造假的中介机构,证监会“一案双罚”是有过先例的,这不仅对券商、签字的保代声誉有严重影响,长远看还会影响到机构未来承接项目的多寡和优劣,勤勉尽责不是一句空话,机构在选择项目时需要更谨慎。

  为提质增效

  注入“新鲜血液”

  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起步,增强发行上市标准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预期性,同时统筹推进相关上市板块的改革,适度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减持、分拆上市等一系列制度。

  要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需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综合性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增量和存量并重,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以增量带动存量,实现市场化优胜劣汰,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易会满认为,要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起步,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提高审核工作透明度和效率,增强发行上市标准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预期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同时统筹推进相关上市板块的改革,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机制,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质企业上市。继续保持IPO常态化,坚持竞争中性,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切实做到好中选优。

  同时,完善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机制,支持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为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注入“新鲜血液”。要探索创新退市方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退市渠道。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一退到底,促进“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及时出清。

  陈雳指出,IPO常态化给市场吃了定心丸,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通过IPO的常态化为资本市场持续注入新鲜血液,不仅能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还能为市场带来活力。

  易会满还提到,要适度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减持、分拆上市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本形成效率,助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让市场对后续的政策调整充满期待。上述华东地区的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市场对再融资松绑的呼声较大,也在期待着科创板制度框架下分拆上市的具体规则。

  潘向东认为,要深化市场改革,一是IPO审核和募集资金以企业优劣为标准,打破民企和中小微企业上市的玻璃门,使得IPO审核更加公开透明,加强信息披露和市场化定价;二是完善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坚持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只唯优劣,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三是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资本市场服务效率,优化市场融资功能,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投资标的,分享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