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多渠道资金加速涌入 力挺投资补短板

2019-05-15 17:53:4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前4个月,我国地方债发行已经突破了1.6万亿元,进度明显快于往年。与此同时,银行信贷也在超预期发力,开发性金融机构对投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呈现出财政金融齐发力,多渠道资金加速涌入力挺投资补短板的局面。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趋稳回升的态势,表明稳投资补短板的效应已经显现,预计专项债等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将在未来持续显现。

  财政金融齐发力

  资金注入投资全面提速

  今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发行进度明显提前。中诚信国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3%。

  此前,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郝磊在财政部一季度发布会上指出,目前2019年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已全部下达,财政部已经要求各地加快发行和使用。从发行情况来看,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进度大幅提前,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地方新增债券发行比往年提前了4-5个月时间。

  “为进一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执行效率,专项债自2018年下半年起不断提速。2019年全年专项债发行目标或将提速至第三季度完成。”中诚信国际分析师闫衍指出,在当前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风险的背景下,加快专项债发行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基建投资,发挥基建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缓解地方资金压力,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从而提升财政政策的实行效率,这也是财政政策更积极的重要体现。

  今年前4个月,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也正在加大。央行数据显示,1至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9.54万亿元,同比多1.93万亿元,1至4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了1.2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也在提升,体现了金融机构资金对多领域投资的支持力度在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张文红在上周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前4个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77万亿元,同比多增1.14万亿元,同比多增比较多;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83万亿元,占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的比重为59.3%。从一季度中长期贷款实际投向看,工业、基础设施业、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

  创新引领 精准发力补短板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地方债还是银行信贷资金,都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刺激,而是精准发力补短板。

  据财政部介绍,新增地方债的资金使用重点用于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根据地方上报数据初步统计,新增债券资金超过6成用于在建项目,重点投向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铁路、公路、城镇公共基础设施、“三区三州”等重点地区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水利等领域重大公益性项目,对当前稳投资、促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诚信国际分析师闫衍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下,专项债成为稳基础设施建设与补短板的主力军。包括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支持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并将重点支持在建项目续建等。

  从去年末到今年,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创新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资金能够更为有效和精准的流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实际上也对各类投资项目形成了资金上的支持。

  去年底,金融委提出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商业银行正式发行了永续债。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永续债的发行将有效增强商业银行资本实力,提升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为其扩大信贷投放提供充足的“弹药”。

  为了支持永续债发行,今年1月,央行还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

  实际上,诸多政策工具的创新均是针对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是面向金融机构的,而非直接面向实体经济,因此金融机构是货币传导机制的关键。业内人士也表示,引导资金流入实体,最核心的就是着眼于银行这一关键环节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稳投资效应将持续显现

  在多渠道资金加速涌入力挺投资的背景下,稳投资补短板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呈现趋稳回升的势头,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01871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至2月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45%。

  业内指出,可以预期的是,针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入实体,未来金融监管部门还将推动更多改革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日前也表示,会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其重点是实现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合一轨”。

  除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之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开发性金融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的新模式。日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充分发挥发改部门项目统筹协调和开发性金融“长期、大额、低成本”等综合优势,支持“7819”扩大有效投资行动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在一系列支持政策护航下,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对稳投资的支撑及拉动作用渐趋明显,未来有望撬动2万至3万亿元基建投资。”闫衍说,今年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落地将带动基建投资进一步企稳回升,同时专项债又将继续聚焦填补短板领域需求。因此,专项债将持续发挥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应当合理把握发行节奏,切实加快债券发行进度,2019年6月底前完成提前下达新增债券额度的发行,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债券发行。业内预计,从目前进度看,若要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下阶段新增专项债发行将开始提速。

  郝磊指出,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和督促各地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资金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法定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全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记者 孙韶华 张莫 实习生 马晓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