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国经济的韧性|华为:三十功名 向死而生

2019-05-21 18:40: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描述过一种卓越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往往不会站在前台锋芒毕露,成为媒体的宠儿、谈论自己的理念或成为社会名流。他们大多像外星人,沉默内敛、不爱出风头,甚至有点害羞,谦逊为怀的个人特质和不屈不挠的专业精神齐集一身。他们深藏在团队后面,协调着团队的交响乐。”

  在追求个性张扬的互联网时代,有一位企业家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这样的影子。

  1987年,任正非,一个走投无路、郁郁寡欢的中年人花了2万多元钱,在深圳南油集团的居民楼里创办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最初只有几名员工,主要业务是售卖交换机设备。

  2019年,任正非创业32周年。华为已经成长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和最优秀的科技企业之一。2012年,华为取代爱立信,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生产商;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2018年,华为的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首位;在2017年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华为名列全球第72名。

  华为公司管理顾问田涛曾在演讲中称,“今天的华为覆盖了全球17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为人,没有人的地方也有华为提供的设备和服务。”可以说,华为的30余年,是充满忧患、坚韧不拔的30余年,是血与泪的商业长征。

  “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

  任正非那一代创业者身上往往有着共同的特征:一贫如洗、胸怀大志。

  多年以来,任正非极少接受采访。外界对他思想的了解,绝大部分来自于他在华为的内部讲话或信件。

  2001年,任正非发表了六千多字的长文《华为的冬天》。他在文中对华为员工写道:“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

  彼时,华为跃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而任正非在大谈失败与磨难。

  对于危机,华为保持着与生俱来的警惕。在华为创立十年时,任正非在一份内部讲话中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也许正是这样的忧患意识让华为活过了最初的那十年。

  2019年的春夏之交,华为的未雨绸缪让华为再次经受住了考验。针对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5月17日凌晨,华为心声社区转发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这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同日,华为总裁办致信员工,信中表示,华为多年前已预计美国打压,困难挡不住前进步伐。

  任正非21日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说,目前限制令会影响到华为的低端产品,但在高端产品特别是5G领域,华为绝对不会受影响。华为在包括芯片在内的关键零部件上保持有一定的量产能力,不会因为美方的“断供”就导致负增长,企业预计今年的增速会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正增长。

  “理论基础创新:板凳要坐十年冷”

  三十余载,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环境几经更迭,但华为不为外界所扰,没做过一寸房地产生意,对炒股与热钱不闻不问,只想做好一件事情,就是长期坚守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领域。用任正非的话说,华为“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

  华为是一家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必然离不开技术创新。在华为,有两个“10%”的制度。其中之一是,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10%投入于科研。对这一制度的坚持,使华为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具研发冲击力的科技公司。

  据华为数据,在全球18万华为人中,有接近一半的员工从事研发,几乎“每两个华为人中就有一位研发者”。华为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能力中心。遍布全球的研发团队,始终紧盯着主航道,确保华为不在非战略竞争点消耗战略竞争力量。在过去30余年中,华为有两项指标长期高于利润,即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

  华为财报显示,2018年研发费用达1015亿元,投入占销售收入14.1%。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4800亿元。长期且大量的创新投入,为驱动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在技术创新中,华为尤其重视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领域坚持探索和长期投入。任正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曾说,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不是坐10年的,可能要坐更长时间。

  研发投入偏重基础科学,这是华为的特色。许多人印象深刻,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言时,任正非提到了勇闯“无人区”的观点。他说,“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

  华为要求在理论基础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20%—30%。这种投入,成本高、见效慢、风险大,很少有企业涉足,但这种投入却构建着华为未来的竞争力。

  今年4月,华为的创新战略迎来质变。在创新1.0时代,华为是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创新,升级后的创新2.0时代则是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

  5G极简解决方案 “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

  创新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大。5G是最好的例子。自2009年开展5G研发,今天的华为,能够以比其他友商更快的速度为运营商带来5G网络。

  如火如荼的5G竞赛一旦开跑就没有停下的可能,中国为了能在5G赛场上占据领先,投入巨大,华为亦是如此。在5G关键技术的加码中,华为也曾遭遇低谷,不被外界认可,甚至被集体看衰。在5G吹响号角的2018年,华为5G迅速崛起,逐渐占领各大市场。然而,多个发达国家看到华为的快速发展,先后以安全为名限制华为进入。

  “5G不是原子弹”,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种种“华为威胁论”,任正非试图让外界消除对华为的误解,但收效甚微,因为华为在5G方面的实力有目共睹。

  任正非将长码和短码列为5G的两大关键技术。他曾表示,围绕这两个方程,数十年来几十个公司上万人在追随研究,变成了标准,做过就知道有多难。尽管很难,但华为做到了。2016年11月,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编码方案。如果把整个数据比作“货车”,控制信道相当于控制货车的行驶系统,华为以绝对优势成为控制行驶系统的供应商。

  当前,全球都希望加快5G大规模部署,但5G部署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规模庞大首当其中。5G建设规模将大大超过3G/4G同期水平,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部署压力,唯有依靠极简的解决方案。

  “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这是华为的5G信条。为此,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华为发布了5G极简解决方案。这让5G规模部署节奏加快。全球3G达到5亿用户用了10年,4G用了5年,业界估计,5G将只要3年。

  5G部署真的能比4G更简单吗?1月份,华为在北京举办5G发布会,让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有了肯定答案。在这次会上,华为首发了两款可以直接用于商用的5G芯片。在移动通信近40年历史上,通过华为与产业界的共同努力,5G首次实现了智能终端和系统几乎同步成熟。

  在通往5G的道路上,华为那些“业界首个”为推动5G商用部署从2020年提前一年至2019年做出了贡献。强者自强,华为5G不断拿下多个5G订单。截至3月底,华为在全球签订40个5G商用合同,70000多个5G基站发往世界各地。

  “我们相信,选择华为的客户,将赢得5G时代最佳的技术与商业竞争力;选择华为的国家,将赢得下一波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自信地说。

  “在芯片领域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华为海思一夜之间,研发产品全部“转正”,是华为未雨绸缪下的一张牌,未来也将成为华为大部分终端产品的根基。

  2018年,华为及荣耀双品牌手机出货量突破两亿台,成为中国手机品牌销售榜第一,也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品牌制造商。华为手机以48.4%的营收占比,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分支业务,同时也成为华为公司最大的业务单元。

  华为在2011年推出了首款高端产品Ascend P1,由于芯片海思k3v2的技术不成熟导致产品遭遇滑铁卢。痛定思痛,华为随后研发的P6以孤注一掷的高定价为其赢得了400万台的销量,一举成功。

  自此,华为在高端产品上的投入一发不可收拾。随着麒麟芯片的越发成熟,后续发布的Mate系列及P系列全部搭载使用,最新发布的Mate20及P30系列开始全面启用麒麟980芯片且是业界第一款应用在手机上的AI芯片。

  麒麟芯片的成功使海思得到了任正非的肯定:“一定要站起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用户心里,华为已经成为高端手机的代名词。

  自2016年起,国内手机格局变为“华米OV”,头部品牌集中度超过80%,华为更是成为了中国手机行业的NO.1。自此,在全球手机市场,华为有了与苹果、三星正面抗衡的实力。

  三十而立。在任正非看来,华为只是“刚启航的航母”,将永远聚焦在主航道上。他说,华为的技术理论架构模式,将推行“每比特成本下降的摩尔定律”,做网络的不断简化。网络不断简化的结果是,华为的销售收入将会不断减少,但受益的是整个社会。

  2018年底,华为发布了《不经艰难困苦何来玉汝于成》的新年致辞。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每临大事有静气,以法律遵从的确定性,应对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不因一时一事的恶性事件、挫折消沉了我们领先世界的锐气。我们会越挫越勇,相反是这些极端不公平事件,把我们逼向了世界第一。”

  无论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南极和北极,还是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亦或非洲的丛林和沙漠……人们都能享受到华为所提供的设备和服务支撑的通信便利。

  30余年来,华为生于忧患。从一家一穷二白的初创企业,扩张、成长为全球行业领导者之一,背后凝聚着强大的意志与定力。这恰恰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劲的缩影。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最重要的就是上下同欲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艰苦奋斗。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奋斗的个人才有前途,同样,奋斗的企业才有未来。(文/陈听雨 凌纪伟 郑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