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信用卡病毒式“强推销”几时休?

2019-05-29 19:59: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上海5月29日电 题:信用卡病毒式“强推销”几时休?

  新华社记者王淑娟

  “鉴于您信用优良,已成为我行信用卡优选用户,点击立即申领。”这样的信用卡短信推销,每天都像病毒一样发送到很多人的手机上。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的激烈竞争,争相“拼规模”“抢市场份额”,病毒式的畸形营销愈演愈烈。

  花式营销获客 强制办卡没商量

  “信用卡说了不办,还是电话短信邮箱疯狂推荐、骚扰,不办卡就不停地骚扰。”山西的杨女士对信用卡的疯狂推销感到很无奈,“经常是正在上着班、开着会,这种电话就打进来了。”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人都被信用卡类似的“强推销”所困扰。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每年都在大规模增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不少银行的累计发卡量都突破了1亿张。

  现在,信用卡的发卡推销花样繁多,已经不局限于直接上门或到办公室推销。例如,与商场、超市、电影院、大型展览、热门手游等合作发联名卡。在人流密集的商场超市经常会看到银行信用卡“摊位”,以办卡送行李箱或“刷卡返现”、免年费等来吸引消费者办卡。

  借助互联网化,信用卡推荐广告无孔不入。浏览新闻、观看短视频甚至在微信上阅读一篇文章,都有可能会被推送信用卡广告。有的银行则粗暴地采取捆绑式强制办卡,不少消费者反映,申请房贷、消费贷时被强制要求办信用卡。

  北京白领郝女士在没有同意办卡的情况下,直接收到一张快递到家里的信用卡。“我当时上班不在家,快递送过来也没有要求一定要本人签收,就这样莫名其妙被办了一张信用卡。”

  而已经毕业多年的上海白领王女士,上大学时办了一张信用卡,多年后卡片到期,王女士致电银行咨询到期卡片是否就会自动注销,没想到银行告知几个月前已经寄出一张新卡片到当初办卡留的学校地址。“银行太随意了,给我办了一张新卡也不通知我,也不核实寄送地址,万一卡片被他人盗用了,谁来负责?”

  “免年费”馅饼其实是陷阱

  “被礼物吸引,却走进大坑。这样的办卡诱惑一定要抵住,不然后悔不迭。”网友“猫哥”在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写道,自己在礼物的诱惑下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没想到未激活开卡的信用卡也要交年费,不知情的他三年未缴年费被计入了逾期,导致买房办房贷时征信没通过。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信用卡都要收取年费,有的是规定开卡后交易次数达到几笔就可以免年费,有的则“霸道”地规定不激活不开卡也要收年费。例如,某银行信用卡申请网页上显示,办理“高端系列”信用卡后,乙方则同意按甲方规定缴纳年费,无论信用卡是否被激活。

  不少信用卡在推销时会以“免年费”为宣传点,但实际上免的只是第一年年费,或者每年要交易到一定额度才可以。

  此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信用卡不激活的话,年费会以欠款的形式记录在持卡人的账户中,而且持卡人没有激活,银行也不会通知用户有欠款。如果用户一直没有缴纳这部分欠款,则会造成逾期并影响个人征信情况。

  张家口市的张女士在“聚投诉”平台上投诉称,去年5月通过某银行APP的推荐申请了该行信用卡,APP上未对卡片特殊性质做详细说明。卡片领取时银行工作人员也没有介绍使用的权利义务,一直以为就是张普通的信用卡。今年5月却收到银行短信称6月2日前需消费够20万元,否则将收取2000元年费。而卡片透支额度才5万元,怎么在一个月内消费够20万元?为了不影响征信,张女士只好交了年费。

  “这种隐瞒消费条款、不告知全部权利义务、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太让人气愤了!”张女士说。

  应强化发卡规范性

  记者了解到,在银行信用卡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投诉和案件纠纷也明显增长。

  河北省消协今年3月发布的信用卡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由于银行对信用卡领用条款及章程提示说明不到位引起的疑问和纠纷占比26.32%,而由于合同中存在不平等条款等产生的疑问和纠纷占比为10.53%。

  一位信用卡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只要你在网上点击过办理信用卡的相关链接,信息就泄露了,所以经常会出现办了一家银行的信用卡,其他银行都纷纷跑来营销的情况。”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不少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所以银行都在发力布局信用卡业务。在银行加大信用卡推销力度的推动下,“一人多卡”的授信情况极为普遍,也形成了“发卡日就是死卡日”的怪现象。

  “我手上已经有4张信用卡,其中两张是办贷款的时候被强制要求办的。但我还是经常收到银行发来的各种办理信用卡的邀请,而我根本不需要再办了。”上海白领陈女士说。

  实际上,2009年原银监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就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发卡行为规范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对信用卡申请人履行必要的收费和风险告知义务;未经持卡人授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用卡激活前,不得扣收任何费用。

  消协相关人士认为,银行信用卡相关解释提示服务有待加强,应加强对合同条款的解释、规范,加强在信用卡申办过程中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确保消费者在申办中了解各项注意事项,优化使用体验感。

分享到: